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公益
广西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喜看新变化 迈上新台阶
  • 时间:2022-03-11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2021年,广西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时隔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广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年来,广西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全力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好步、开好局,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亮丽答卷。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有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同时提出,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这一年,广西对44个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14.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8.48%。落实对2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每县600亩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投放“桂惠贷”126.4亿元、提供农业保险223.71亿元;统筹28.36亿元用于支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对每县安排400万元用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持续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广东财政提供帮扶资金17.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60个,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73.01万人。去年引进广东企业292家,共建产业园104个、援建帮扶车间310个;粤桂“万企兴万村”对接活动结出累累硕果。

      这一年,各中央单位投入帮扶广西资金9.2亿元、引进资金16.43亿元,累计选派干部79人,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96个,带动采购销售农特产品达4.9亿元。

      这一年,广西狠抓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区新建义务教育学校56所、改扩建6279所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广西对低保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对象、防贫监测对象给予60%定额资助,实现了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群众就医看病更方便实惠。

      全区组织13万名工作人员,对1001万栋农村房屋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10448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

      进一步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动态跟踪监测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养护,全区共安排23.2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237.6万名群众乐享幸福成果。

      一年来,广西着力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解决就业民生问题,不断夯实脱贫群众基础保障,276.1万名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农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357元,同比增长15.86%,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

      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

      这一年,广西推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就,农村环境越来越美丽,人民福祉不断提升、幸福感持续增强。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广西投入产业发展的财政衔接资金达116.92亿元、占全区资金总量55.04%,比2020年提高16%。

      全区累计发展1577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2万个家庭农场、6.1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110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广西好嘢”目录遴选发布411个农产品,累计销售帮扶产品233.57亿元。

      ——乡村建设持续提升

      创新“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治理模式,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35%;完成40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超90%。

      进一步健全“村收镇运县处理”、边远乡镇“村收镇运片区处理”、边远乡村“村屯就近就地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区95%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全区新增4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区乡镇通二级或三级公路比例达90.6%;4G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

      ——乡村治理更有效

      全区在1100个行政村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万余场次,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8%。

      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全区新当选的党组织书记中,55岁以下的达98.9%、高中以上学历的达83.5%、“一肩挑”比例达99.6%;“两委”班子中,“双带”能人达85.7%,全区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1216个班次,培训各类乡村振兴干部17.62万人次,基层干部带富能力更强。

      如今的壮乡,民风更淳朴、乡风更文明,文明之花开遍大地。

      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太幸福了,搬迁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工作,真的很感恩党的好政策!”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易地扶贫安置小区,脱贫户梁让寿对搬迁后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至关重要。去年,广西筹措安排各类资金19.57亿元、协调贷款资金70.33亿元实施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实现16.04万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一人以上就业,扶持3.38万户搬迁户发展特色农林业。

      这一年,广西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个强化”,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托起易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全区506个集中安置区中,配套建设完成1184所义务教育学校、882个医疗卫生场所、3226个社区综合服务便民利民中心,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完成率100%,解决了搬迁群众上学、就业、看病等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成为群众安心的重要保障。

      春来好时节,田间耕作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过的全州县毛竹山村,村民们正大力实施葡萄品种改良工作,积极投入到新一年的乡村振兴工作中。

      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竹山村视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毛竹山村群众信心大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继续改良新品种、提升葡萄收益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毛竹山村已成为热门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打卡盛地。

      肩上有担子,脚下有路子。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殷切期望,团结带领乡村群众接续奋斗,毛竹山村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军荣表示。去年该村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很多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收入翻一番。

      回顾过往,起步扎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过去一年,广西5600多万壮乡儿女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接续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征程上,壮乡儿女更加感恩奋进,遵循总书记的指引方向笃定前行,踔厉奋发,推动各项事业再上一层楼,以实干实绩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zzqmzgzwyhmzgzqkjlzl/t113906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湖州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召开部务(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民宗局长会议精神
  • 宁波市海曙区开展“思政首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首届洞天福地与人文自然研讨会在台州举办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会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会
  • 省民宗委召开老同志新春座谈会
  • 广西出台多项鼓励措施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脱贫人口
  • 广西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
  • 2022年自治县县庆活动筹备工作汇报会在南宁举行
  • 广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 林业景区达434个,其他涉林景区822个 广西林业生态旅游消费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 “我们走出家门就可以就业”——广西首批“乡村就业工厂”运转良好
  •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 广西首批“乡村就业工厂”挂牌
  • 广西累计筹措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突破115亿元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 产业协作和项目投资力度加大 上半年粤桂协作多项指标超去年同期
  • 广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 走出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路子
  • “同心共进激活文旅市场”粤桂协作——夏季文化旅游联合推介会在穗举行 孙大光出席
  • 广西发布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2022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开市 635条优惠措施展我区文旅多业融合发展新成果
  • 广西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