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公益
壮乡好茶香飘世界——广西奋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新观察
  • 时间:2022-05-05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令人欣喜的是,广西茶产业却一路突围,逆市上扬,产量、面积、产值三个主要指标均实现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区干毛茶产量分别为8.84万吨和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8%和8.6%;茶园面积约为136.92万亩和147.2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8.11%和7.57%;茶叶一产产值约为78.93亿元和87.08亿元,同比增长15.5%和10.3%。

      近日,记者走马八桂大地,探访广西茶产业逆风飞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政策护航筑根基

      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实行重大重要事项直通车制度,不定期开展红黑榜通报,挂图作战、动态管理……走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墙面公布的茶园建设大会战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十分醒目。

      “我们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就是为了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及时跟踪,协调落实,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梧州市主要领导介绍。

      我区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自治区组建了茶产业发展专班,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从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各要素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广西主要产茶市县闻风而动,相继制定茶叶发展目标,搭建起地方茶产业发展平台机制。

      广西出台的《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每年筹措4000万—5000万元的自治区财政资金在全区范围内布局茶叶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已建成87个项目。2022年,计划再新建35个项目,进一步扩大茶叶全产业链的覆盖面。

      2021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苍梧县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六堡茶)产业园并获得1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2022年,苍梧县发布《茶园种植大会战攻坚工作方案》,向符合条件的新建茶园发放每亩2500元的奖补资金,大受茶园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自治区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广西茶产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全区茶产业在春茶采摘、春茶加工、市场销售、劳务用工等方面的难题。广西相关市县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

      创设“千万大奖”,提供贷款贴息和产销奖励……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春茶生产流通政策措施工作方案》等扶持性政策文件,通过创新“专项再贷款+政府贴息+信用社+担保公司”的模式支持本地茶企春茶生产,让该县茶青收购价格稳中有升,最大限度地保障茶农、茶企的利益。

      科技创新提品质

      “广西特色富硒茶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改变了茶园传统管理模式,量化了茶园夏季修剪的技术参数,有效解决了原先夏茶苦涩味重、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行业关键共性难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负责人介绍。

      这是我区不断增强科技内核,提升茶产业品质的缩影。依托自治区下发的《关于支持广西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广西茶产业从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培育、茶叶加工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到搭建创新平台、组建茶产业创新联盟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

      在横州茉莉花茶生产数字化基地,农艺师打开自己的手机就能随时察看花田情况,了解花田空气和土壤温湿度、降雨量、光照强度等信息,实现精细化种植和管理。

      广西不仅自主创新了一批特色绿茶、特色红茶、六堡茶、桂花茶、茉莉花茶、冰鲜乌龙茶加工新技术,研制出一批技术和加工关键设备,还构建了“电子鼻(EN)香气识别模型”和“香气质量评价函数”,识别准确率达92.31%,打破了传统依赖感观审评的局限性。

      科技创新必须依托强大的人才队伍。广西通过引进“两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专家团队,结合广西茶科所、广西热作所等本土科研机构,为广西茶产业“把脉开方”,重点攻关广西茶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科研瓶颈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还借助广西茶叶创新团队的力量,派出多批次的专家分赴全区各地指导茶树品种选育、育苗和茶园种植。

      此外,广西还通过制茶大师、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茶产业。

      从业50载的“广西茶业大师”何玉开是昭平茶产业的领军人物。他建立的茶树母本园,开创了昭平茶树品种改良的先河;他引进的“福云六号”茶叶品种,奠定了昭平茶发展壮大的根基,其种植面积占据着昭平茶的半壁江山。

      目前,广西的茶树种质多样性和收集数量排在全国茶树种质资源圃前5位,自主选育的桂绿1号、尧山秀绿等7个品种和从其他省份新引进的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金萱等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性良种种植率超60%。

      产业融合促发展

      茶艺表演、民歌对唱、农事体验……近年来,南丹县通过举办“六龙茶文化旅游节”,深入挖掘六龙茶文化品牌价值,创造性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130多万元。

      广西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重点产茶区打造综合性生态观光茶园,鼓励龙头企业流转茶园、建设茶园,吸引消费者成为“茶园主”,并在自治区层面重点打造“茶船古道”等文化旅游经济带观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茶文旅活动如火如荼。

      此外,广西还积极探索茶产业与观赏性盆栽、食品、餐饮、医药、体育、康养等领域的跨界“联姻”。

      茉莉精油、茉莉糕点、茉莉月饼、茉莉香包……广西最具价值农产品品牌——横州茉莉花(茶)不断拓展各类衍生品,线上线下均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企联手国内知名饮品店推出以茉莉花茶为茶基底的新式茶饮,如“撞撞宝藏茶”,将茉莉花茶与水果、冰博克厚奶等创新元素融合;“满庭芳·茉莉轻乳茶”,将茉莉花茶搭配新鲜牛奶等,均博得满堂彩。

      同时,广西茶企还通过加大与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的合作力度来实现“扬帆出海”。

      在中国国航的客舱里,昭平茶的香味久久萦绕。昭平县与中航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开展“茶香飘客舱”活动。依托中航集团的航空配餐,昭平有机茶成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8条航线、65个航班的指定用茶。

      近年来,广西通过开展“桂茶出乡”系列活动,鼓励支持广西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会,在全国开设桂茶形象连锁专卖店,引导桂茶进驻国内头部电商平台,让梧州六堡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昭平茶、三江茶等壮乡好茶,顺利走出广西、走向全球。

      现在,广西已成功构建“公用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桂茶品牌体系,桂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据2021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和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广西六堡茶”被评为最具发展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广西的“茂圣”等5个企业产品品牌进入全国100强。

      “目前,广西的茶叶产量与面积均挺入全国前10强,横州市、昭平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市)。全区共有涉茶企业数1600家。在全区48个产茶县(市)中,80%以上的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共有979个村、超20万户农户种植茶叶,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茶产业被纳入“10+3+N”广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作为10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到2025年,广西茶产业将从目前的百亿元产业升级为千亿元产业,广西也将从茶叶大省区跻身为茶叶名省区,焕发出更为耀眼的光彩。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zzqmzgzwyhmzgzqkjlzl/t1183941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湖州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召开部务(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民宗局长会议精神
  • 宁波市海曙区开展“思政首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首届洞天福地与人文自然研讨会在台州举办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会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会
  • 省民宗委召开老同志新春座谈会
  • 广西出台多项鼓励措施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脱贫人口
  • 广西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
  • 2022年自治县县庆活动筹备工作汇报会在南宁举行
  • 广西不断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 林业景区达434个,其他涉林景区822个 广西林业生态旅游消费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 “我们走出家门就可以就业”——广西首批“乡村就业工厂”运转良好
  •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 广西首批“乡村就业工厂”挂牌
  • 广西累计筹措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突破115亿元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 产业协作和项目投资力度加大 上半年粤桂协作多项指标超去年同期
  • 广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 走出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路子
  • “同心共进激活文旅市场”粤桂协作——夏季文化旅游联合推介会在穗举行 孙大光出席
  • 广西发布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2022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开市 635条优惠措施展我区文旅多业融合发展新成果
  • 广西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