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人物
10多年,24万公里路,这位“妈妈老师”在学生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 时间:2022-09-19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洪老师,教师节快乐!您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您的爱伴随我们自信、快乐、幸福地成长,我们将如您所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成为您的骄傲。祝您桃李满天下,我们爱您!”这是2021年教师节洪汉英的学生们深情的节日祝福。

      悠悠民族情 谆谆慈母心

      洪汉英,锡伯族,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自2009年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辅导员以来,洪汉英老师利用曾在新疆工作熟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等多个民族语言的优势,以真诚的关爱帮助了一届又一届来自新疆的学生,适应了繁华都市的新生活,确立了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了自信的人生。她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学生家长也亲切地称她为“来自上海的天使”。

      在学校,洪汉英慈母般悉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有本、专科生4121人,少数民族学生686名,31个民族成分。2009级新生中有一名失去双亲的学生,外表平静,洪汉英却看出了她内心的孤独。洪老师与她倾心长谈,细心开导,这个女孩终于吐露了心声。从那以后,洪汉英就把她当成“女儿”,每年给她过生日,节假日请她到家里。渐渐地,这女孩越来越开朗,愿意与同学交朋友。洪汉英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洪汉英把真情都浸润在育人事业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潜心育才,谱写了她对学生大爱、对岗位挚爱、对事业热爱的感人情怀。

      十多年来的每个寒暑假,洪汉英都要千里迢迢奔赴新疆,深入学生家中家访,走过了24万多公里的行程。在洪汉英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学生的电话和家庭地址,有的名字上还画着圈圈,表示需要特别关注。许多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老师那么远还来看我们,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了。”

      师者,人之模范也。洪汉英以润物细无声的谆谆慈母心,教育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才能建设成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洪汉英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成长为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把民族团结之爱播撒到天山南北。

      心灵呵护者 思想引路人

      洪汉英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她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洪汉英说:“我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我的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把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用学有所长回馈家乡。”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学业教育“同一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她组织来自边疆的学生开展返乡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对于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她因人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沟通、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洪汉英是边疆学生的“就业导师”。每到就业招聘季节,洪汉英都会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的各种招聘信息,她还带上毕业生到乌鲁木齐等地应聘,为不能到招聘现场的学生代投简历。用人单位看她这样不辞辛劳地为学生争取岗位,好奇地询问她是学生的什么人。洪汉英说“我是专程从上海来的老师”,她的回答令招聘人员惊讶、感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近几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边疆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经过洪汉英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边疆学生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8月,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高校辅导员“洪汉英工作室”。她针对边疆学生实际,总结的谈心制、家访制、座谈制、联络员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成为“洪汉英工作室”开展工作的重要经验,不仅受到上海高校同行充分肯定,还在全国高校起到示范作用。

      “洪汉英工作室”通过营造像家一样的氛围,把思想教育工作浸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鼓励学生奔赴基层,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让学生拥有美好未来

      2014年9月9日,洪汉英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洪汉英还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楷模”“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4年、2019年两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现任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获得的荣誉是对我最大的鞭策,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培养民族团结种子的工作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各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培养政治合格、专业过硬的各民族优秀人才。”洪汉英说。13年的高校辅导员生涯,洪汉英备感欣慰。2017年,在新疆电视台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怕孜来·斯马依自豪地称自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培养的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洪汉英用自己的忠诚和爱诠释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

      来源:民族画报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mztj/202203/11571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宗委召开2025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启动会
  • 吉林省民委组织收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全省民宗局长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 马国利赴哈尔滨市亚布力实地踏查亚冬会服务保障工作
  • 国家民委政法司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吉林体验区参观指导工作
  •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娄少华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吉林体验区
  • 葫芦岛市举行2025年宗教界迎新春茶话会
  • 阜新市宏恩基督教活动点举办主题书画展
  • 鞍山市召开全市性宗教团体述职会议暨全市民宗局长会议
  • 辽宁民宗数治系统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 辽宁举办冰雪季民族团结盛会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省民族和宗教委召开202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专题培训会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宣讲在辽宁举行
  • 张宏森:铸就民族文学创作新辉煌
  • 潘岳在《机关党建研究》发文:强化政治责任 创建模范机关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保障
  • 潘岳在《求是》发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潘岳: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边巴扎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委属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 边巴扎西: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