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人物
石榴红满园 共铸中华情——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纪实
  • 时间:2022-09-19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冬日午后,内蒙古师范大学。各民族的学生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畅谈家乡发展变化,分享民族团结故事……这是该校“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动课堂上的一幕。如今,以互动课堂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已逐渐成为常态。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绘就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生动画卷。学校先后入选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套机制强化保障

      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出台《内蒙古师范大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对教职工定期开展培训,强化新入职教职工和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宗教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建立量化指标考核体系,把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教职工考核、考评及党委巡察工作,纳入对教师、班级和学生评价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专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规划》,健全完善宣传教育、目标考核、激励保障等创建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学校将每年12月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宣传教育工作。设立“民族工作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民族事务相关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局面。

      一项工程铸魂育人 

      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培根铸魂工程,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该工程立足多民族师生的实际,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陆续推出了“石榴籽·好声音”“石榴籽·大家谈”“石榴籽·微课堂”“石榴籽·践行动”等20余个子项目,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赓续精神血脉。

      培根铸魂工程已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学校利用“内师大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持续用力,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师生心中扎根。“石榴籽·好声音”注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依托该项目,2020年至2021年,在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工作中,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阿拉坦仓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文发声20余篇(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石榴籽·大家谈”连续推出专家学者、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学习心得体会近200篇。“石榴籽·微课堂”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辅导。依托该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知联会副会长董杰教授开展专题辅导40余场次、受众近18万余人次。

      依托该培根铸魂工程,内蒙古师范大学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教研组加强课程开发和研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党史学习教育相贯通,开设“石榴籽·学党史”子项目,开展“百名统战成员接力诵读党史”活动,推动各族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嵌入式校园文化环境,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认同。

      一支队伍示范引领

      学校成立了“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该班由34个不同民族的56名学生组成,寓意56个民族亲如一家、携手共进。2021年12月16日,示范班举行开班仪式,7名来自不同岗位的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受聘为首期示范班班主任、辅导员和学业、实践、心理导师。他们将依托专业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着力将示范班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先行者、带动者、促进者和维护者。开班仪式还举行了结亲仪式,56名党员干部、一线教师、专兼职辅导员与示范班学生“一对一”结亲,通过在生活上贴近、情感上融入、学习上帮助,以共学互进模式共同开展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成立后,以常态化集中示范形式引领为主要形式,创新性开展包括互动课堂、理论宣讲、特色课程、社团活动、文艺汇演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力量。

      一个课堂润泽心灵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互动课堂,通过讲学、研讨、主题活动、实践活动、虚拟仿真课等方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族学生创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以滴灌式润物无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首期互动课堂,各民族师生一同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参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答。学生们庄严签下《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承诺书》,并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第二期互动课堂,学生们聆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并通过与辅导老师互动问答,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进一步坚定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信心和决心。第三期互动课堂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五届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暨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大会上“开讲”,学生们在现场观展厅、品美食、与手工艺人零距离互动,通过开展文化交流、科技培训等活动,使大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铸中华情,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儿女心中深深扎根。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mztj/202201/115648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宗委召开2025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启动会
  • 吉林省民委组织收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全省民宗局长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 马国利赴哈尔滨市亚布力实地踏查亚冬会服务保障工作
  • 国家民委政法司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吉林体验区参观指导工作
  •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娄少华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吉林体验区
  • 葫芦岛市举行2025年宗教界迎新春茶话会
  • 阜新市宏恩基督教活动点举办主题书画展
  • 鞍山市召开全市性宗教团体述职会议暨全市民宗局长会议
  • 辽宁民宗数治系统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 辽宁举办冰雪季民族团结盛会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省民族和宗教委召开202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专题培训会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宣讲在辽宁举行
  • 张宏森:铸就民族文学创作新辉煌
  • 潘岳在《机关党建研究》发文:强化政治责任 创建模范机关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保障
  • 潘岳在《求是》发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潘岳: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边巴扎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委属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 边巴扎西: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