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山东绘制“四个画卷”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
  • 时间:2022-11-30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山东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精心绘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人文画卷、革命画卷、时代画卷,不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发挥“大一统”思想基础优势,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中增进“五个认同”

      立足儒家思想文化发源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传承地的特殊区位和资源优势,充分展示“大一统”思想形成的历史传承脉络。一是追寻历史足迹展示思想底蕴。以“三孔”“两孟”为核心,统筹周边旅游文化资源,将民族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纳入旅游线路,提供“传统文化课+文物、碑文旅游线路+传统文化项目体验”沉浸式旅游体验,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路。二是挖掘历史内涵传播时代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导学,立足“四个讲清楚”,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从“走进去”到“听进去”再到“认进去”。三是传承历史文脉凝聚民族共识。依托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完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体系,成立孔府孔庙、孟府孟庙等6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以游促融。截至目前,曲阜依托旅游线路接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旅游研学团队27个,1623余名民族来访者参与线路体验。

      二、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人文画卷”中增进“五个认同”

      一是打造文化基地。加强对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研究,建设命名1处省级和9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二是书写文化史卷。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做好《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山东卷》编纂工作,挖掘旅游更深层次的历史传承价值,加以文化艺术创作,让各族群众体验到山东人文画卷的精彩纷呈。三是传承文化体验。以儒家文化传承体验为整体框架研究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山东专题展,融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体验和淄博蹴鞠、潍坊风筝、枣庄石榴盆景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是创新文化产品。组织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省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创作品,进一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三、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革命画卷”中增进“五个认同”

      一是弘扬红色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好沂蒙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精神内涵,汇聚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力量。二是创作红色剧目。创作现代大型吕剧《杨广和》《兰桂飘香》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民族歌剧《沂蒙山》赴青海省开展鲁青两地红色“交响”活动,创作大型山东梆子戏《孔繁森》,通过优秀剧目演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作用,在旅游促“三交”规划中,把沂蒙革命纪念馆、甲午海战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作为参观学习重点,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四、发挥政策支持优势,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画卷”中增进“五个认同”

      一是深化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打造新载体。全省16市83个县(市、区)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376条,开通泰山“民族团结号”旅游专线,打造覆盖全省的“流动宣传阵地”“行走服务窗口”;规划建设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广场82处,布设标语牌、展板、立体景观等各类宣传点1200余个,成为各族群众的网红打卡地;启动孔子学堂万里行公益项目,不断深化山东省与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教育等全方位合作。二是强化东西部协作,助力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编制实施《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乌依鲁克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助力新疆英吉沙县恰克日库依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样板登上央媒。打造实施新疆建设兵团47团沙海老兵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策勒县津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项目等,助力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挖掘“郝峪模式”立足“共同富裕”激发内生动力的典型经验,打造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地成功试点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并在内蒙古、河北、广东等地推广输出山东经验。三是发展现代企业文化旅游,凝聚民族企业团结奋进力量。引导省内民品企业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企业文化核心,组织开展互学互鉴参观考察交流活动。通过“来人取经”“派人传经”等方式,开展中青年企业家、技术骨干学习交流活动50余次,1000余人参与活动。四是丰富文旅志愿服务形式,搭建文化帮扶交流平台。融合文化、志愿、边疆、民族四个元素,搭建文化帮扶与交流平台,促进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传播与交流。举办“春雨工程”西部行系列活动,以“行边疆、走基层、种文化”为主题,先后在12个边疆省份开展80多场具有齐鲁地域特色的“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等活动,“春雨工程”多次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211/11597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