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服饰
甘孜州“四个突出”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小学主题教育实践试点活动
  • 时间:2022-11-30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强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营造比学有序、创新有方、示范有力的教学氛围,甘孜州在18个县(市)和州直属学校中共确定20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今年3月试点活动全面铺开以来,各试点学校积极实践,以“四个突出”为抓手,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突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各试点学校把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作为办学之魂,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办校理念。2021年,甘孜州从民族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分别向2所省级试点学校拨付补助资金5万元;争取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420万元并下拨各县(市),在20所试点学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墙、文化走廊、更新标识标牌、制作宣传海报及宣传板等,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其中,康定中学以《康定情歌》为背景音乐,将康巴地区特有的锅庄、弦子、踢踏等舞蹈形式与健身操结合,自编一套民族团结舞,作为学校每天特色课间操,充分展现康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深厚内涵。新龙县中学协调县文化馆及县融媒体中心走进学校开展“文艺辅导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共1500余名师生参与。省藏文学校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栏3处,组建了汉语文、藏语文、民族美术、藏医医疗与藏药等4个研讨小组,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

      (2)突出校园学习氛围营造。各试点学校把抓教育作为办学核心,通过老师带头学、学生上台讲、家长集中学的方式,共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老师带头学。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上党课,课题小组集中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每名“园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梳理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主题教育与各学科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学生上台讲。通过国旗下演讲、召开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形式,让学生代表上台演讲,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全校齐抓的良好氛围。家长集中学。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家访等活动,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共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衍生课外受教渠道,让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进入家庭,营造家校共育新格局。其中,新龙县中学以“书香满园,墨沁人生”为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全校师生每周集中读书1小时,半年来,学校共有教师82人、学生100余人参与读书活动。丹巴县中学依托“嘉绒文化主题展馆”,组织师生近1000余人次参观交流,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爱国·守法·感恩”教育系列读本》《丹巴嘉绒文化》《民族政策常识》等书本,开设“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等特色地方课程,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3)突出校园活动氛围营造。各试点学校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在“看”“听”“说”“做”上下功夫,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看”上下功夫。以“三个一”,即每班一个宣传黑板报、每班一次主题班会、每人一份手抄报,通过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板报展览及手抄报竞赛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在相互竞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各类主题板报展览46余次,参与师生3万余人。在“听”上下功夫。通过组织开展国旗下演讲、红色经典朗诵、班队会课、红色歌咏比赛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滴灌式浸润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师生的心灵。截至目前,共计开展红色歌曲歌咏比赛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51场次、参与人数11263人。在“说”上下功夫。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以及“推广普通话、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为主题,在校内大力推广普通话。在“做”上下功夫。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启动“石榴工程”,举办“千人签名”、五四文艺汇演、校内LED大屏幕主题展、班级走廊文化等活动。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600余场次,共计30756名师生及家长参与。其中,稻城县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为载体,组织全体教职工走出学校,到乡村、社区,与各族学生家庭共建对子,开展帮扶,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情感纽带,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甘孜州高级中学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及征集书法、绘画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共收集148份教师主题征文作品,45份教师书法、绘画作品。

      (4)突出校园红色氛围营造。各试点学校依托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组织广大师生实地参观学习,切实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截至目前共计组织4213名师生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道孚朱德故居、十八军进藏纪念馆以及各县(市)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学习教育40余次;组织集中观看《领袖1935》《党史故事100讲》《少先队心向党》等党史教育宣传篇64场次,参与师生24301名;编排“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特色课间操,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铸牢家国情怀,夯实团结之基。通过滴灌浸润、绵绵用力,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植根于心、付诸于行。其中,海螺沟寄宿制小学组织100余名师生、家长共赴柏秧坪村开展以“追忆红色记忆,熔铸民族之魂”为主题的队日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队员们吃苦耐劳的能力。色达红军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时代新人”为建校初衷,拍摄“红军长征在色达”微电影2部、《红星照耀下的铿锵格桑花》MV、《色达县红军小学抗击疫情纪实》短片,在校园广播站中广播红色故事40期,在校园电视台开办5档红色文化栏目,培养红色小主持人40余名。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shfz/2022/11/23/b10a5ec77129464cb27c4f1b4a04638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北安”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
  • 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民族团结新地标
  • 省民宗委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双向奔赴抓共建 优势互补强党建——黑龙江省民宗委探索机关与乡村党建共建新模式
  • 省民宗委召开全省性宗教团体慰问会
  • 2025希望列车出发——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遂宁市蓬溪县“三心三强”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 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凉山州宁南县:“三单”发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广安市搭建“三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遂宁市蓬溪县:普安街道唱响“党建+”主旋律 共建手足相亲美好家园
  • 达州市以文旅为媒构建互嵌式环境
  •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成都市崇州市:聚合统战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充市“童心港湾,暖心助学”青年筑梦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 都江堰市—阿坝州统战民宗区域联动协作座谈会召开
  • 遂宁市安居区“三个突出”唱响民族“三交”曲
  • 自贡市贡井区:执五笔绘五色 勾勒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 攀枝花市西区庄上村以“党建+” 推动民族村寨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4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举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