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贵州关岭夯实“五大基础”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时间:2022-12-23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五大基础”为重点,成功创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2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政治统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格局。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实际对标制定《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强化指挥调度,延伸“神经末梢”。全县共划分993个网格,993名“网格干部”深入各族群众中去,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及时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扶持、法律援助、信息服务等,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各民族各阶层群众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力量。立足民族地区县情实际,注重各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009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67.33%。县委党校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纳入中青班、培训班教学内容,着力培养懂民族工作、会抓民族团结的干部。

      二、立足发展实际,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一是抢抓战略机遇,推进经济建设。抢抓贵州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统筹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稳中提速、稳中提质、稳中进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紧盯利益联结,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布局“2+N”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关岭牛、板贵花椒两大主导产业,自选区域特色产业,点面结合、积极构建山地高效农业新格局。把支部建在产业上,鼓励村“两委”干部带资入股并领办“村社合一”合作社,创新“五户联保”模式,鼓励村干部带资、土专家带技术入股,财政扶贫资金量化为股权,形成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深化基层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114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54个村,为推进乡村振兴寻找到助力。实施“三改”,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三、注重文化“滴灌”,夯实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基础。一是延伸阵地,构建精神高地。依托顶云经验纪念园、顶云经验陈列馆,乡愁馆、民族陈列馆、“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目前,“顶云经验纪念园”已成为省、市、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参观研讨基地,获得“安顺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命名。二是创新模式,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创新“生产性”保护传承模式,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衔接文创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关岭的布依族服饰、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布依盘江小调、苗族银饰制作、布依织锦等15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布依“六月六”“断桥河鱼”等35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三是营造声势,丰富宣传教育载体。在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新铺镇中心小学等开展布依族蜡染、苗族刺绣、布依盘江小调、苗族芦笙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广播、电视、宣传专栏等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引导树立“我为我家,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精神。

      四、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共居共事共乐的社会基础。一是打造全覆盖保障格局。脱贫攻坚期间,建设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累计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县境内6条国省主干道纵横交错,公路总里程5400公里,县域通达1小时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以农村公路网为改造重点,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庭院硬化、串户路全覆盖。二是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充分运用集体经营、社区管理、法制宣传“三机制”,以开展“四帮”(即,帮助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镇生活、帮助实现创业就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抓手,以实现“五共”(即,各民族“平等交往、包容互助”的共居;各民族“相互欣赏、取长补短”的共学;各民族“协调配合、同向同力”的共事;各民族“生活多彩、成果共享”的共乐;各民族“人人参与、感恩奋进”的共建)为目标,完善各搬迁社区的民族文化阵地、城镇生活、交通设施“三配套”,切实提高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实施联合式教育模式。引进贵阳一中优质师资和先进管理经验,与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创新“联合办学”模式,将联合办学的教育帮扶模式拓展到各个中小学,在全省第一家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互通。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搬迁安置点、社区举办“双培”培训班,深入开展语言学习和实用技能培训,助推有语言障碍的各族群众同步奔小康。

      五、落实民族政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一是敢于斗争“亮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守好意识领域形态阵地,对错误和有害言论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发声。加强对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势力、敌对势力的排查打击力度,维护关岭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二是敢于落实政策,依法处理民族事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宣讲党的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坚持以法治手段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敢于查漏补缺,构建和谐稳定环境。持续深入推动平安关岭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堵牢风险漏洞,筑牢风险底线防线,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212/11599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