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服饰
乐山市金口河区:民族团结之花在易地扶贫搬迁点绚丽绽放
  • 时间:2022-12-23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金口河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群众后续服务作为深化基层治理、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通过在全区17个聚居点推广实施“一约两委三团四会”治理模式,配套完善“红色管家”系列服务,帮助搬迁彝汉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抒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1)坚持“多元共治”,实现“居有所安”。推广“一约两委三团四会”多元共治模式,为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群众提供放心、舒心、安心的生产生活环境。“一约”引领,共建新家园。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群众组成多元化、生活习惯差异化、群众参与治理意识不强的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召开“坝坝会”“1+N”结对等形式,逐户摸底调研,研判治理需求,商讨制定聚居点《居民公约》,量化尊老爱幼、邻里友善、遵纪守法等12项居民守则,定期通过“红黑榜”对居民守约情况进行公示,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两委”共治,构建新秩序。成立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管理委员会和自治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承担“村小二”代办职责,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后续保障问题820个,有效破解“异地难办”“无人管理”的窘境。自治委员会承担矛盾纠纷调解职责,联合管理委员会通过先进评选、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参与治理,形成“党支部主管、自治会直管、管委会协管、成员自管”的多元化立体管理体系。“三团”发力,乐享新生活。致富帮带团通过成员互通就业信息、共享种养技术等方式促进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解决就业岗位234个、实现人均增收5800元;法律服务团通过组织鸽鸽普法宣讲、彝汉双语夜校等方式,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维权服务127场次;志愿服务团通过整合“党员红”“小金灵”“天使白”等爱心服务队伍,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960余件,让聚居点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安享幸福生活。“四会”评议,形成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说事会、道德评议会和孝善理事会,对红白喜事、项目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对道德模范、孝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劝止高额彩礼、高标准丧葬和不赡养老人等现象40余起,运用“德古”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73件,评议采用抗洪抗疫、安全饮水、集体经济发展等意见建议20余条,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配备“红色管家”,实现“人有所乐”。推出“红色管家”系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管家+卫士”,打造洁净家园。将卫生保洁员、水电维修工、垃圾清运员等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日常保洁、安全检查等服务工作中,维持聚居点日常运转。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五清”行动,整治门前屋后微田园312处,评选“洁美家庭”“花漾农家”108户,加快形成人人参与整治、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享有洁净的共治共享新局面。“书屋+讲堂”,打造文化家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民夜校和党建书屋等阵地,免费为聚居点群众提供法律、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感恩教育和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悦读党史、文艺汇演、坝坝电影等活动,以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银行+家访”,打造和谐家园。探索成立“红色银行”,为聚居点群众逐一开设爱心储蓄存折,将邻里纠纷化解、生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储户可凭爱心积分到合作商户进行商品兑换,进一步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依托“有事来协商”“我为群众办实事”等载体,组织包村干部、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开展“红色家访”,采取“派单制”“点球式”方式解决群众诉求并定期回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3)推出“周期陪护”,实现“情有所依”。针对儿童、老人、青壮年三类群体,分类施策实现“全生命周期陪护”,构筑民族团结进步“小城大治”暖心样本。“童伴计划”关爱留守儿童。深入实施“童伴”计划,建成“童伴之家”5个,为80余名留守儿童配备“党员妈妈”,通过心理疏导、手工课堂、主题夏令营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受温暖、欢度童年。收集23名困境儿童信息,寻找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累计筹集物资资金32万元,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帮助。“三色敬老”呵护空巢老人。推广关心关爱空巢老人“三色工作法”,围绕“红色暖心”,组建孝老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心敲门、365天必到等“守望夕阳”志愿服务,实现“红心党员”与“空巢家庭”无缝对接。围绕“绿色呵护”,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空巢家庭健康档案,开展免费义诊活动400余人次。围绕“金色照料”,引导空巢老人参与聚居点各类文体活动,鼓励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展示风采。“门前产业”促进致富增收。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建立首批“农村家庭能人”实训基地5个,吸纳500余名聚居点群众参与实践锻炼。打造聚居点彝绣、电子原件组装等灵活就业点5处,通过设置短工岗位、居家岗位,实行“错学时”上班等方式,带动200余名彝汉妇女就近灵活就业。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沿聚居区就近布局高山蓝莓、老鹰茶、乌天麻、蜂蜜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87个,400余名聚居点青壮劳力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2/12/20/453347ceac8a44228b0eed66a96f5fc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北安”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
  • 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民族团结新地标
  • 省民宗委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双向奔赴抓共建 优势互补强党建——黑龙江省民宗委探索机关与乡村党建共建新模式
  • 省民宗委召开全省性宗教团体慰问会
  • 2025希望列车出发——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遂宁市蓬溪县“三心三强”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 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凉山州宁南县:“三单”发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广安市搭建“三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遂宁市蓬溪县:普安街道唱响“党建+”主旋律 共建手足相亲美好家园
  • 达州市以文旅为媒构建互嵌式环境
  •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成都市崇州市:聚合统战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充市“童心港湾,暖心助学”青年筑梦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 都江堰市—阿坝州统战民宗区域联动协作座谈会召开
  • 遂宁市安居区“三个突出”唱响民族“三交”曲
  • 自贡市贡井区:执五笔绘五色 勾勒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 攀枝花市西区庄上村以“党建+” 推动民族村寨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4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举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