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服饰
资中县探索“235”工作法推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
  • 时间:2022-12-23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资中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创新载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235”工作法,从推动工作的力度、深度、温度入手,着力推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

      (1)健全“两套体系”,展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力度”。一是健全网格化工作体系。横向整合统战、民宗、司法、公安、人社、教育、综治等部门力量,及时解忧排难;纵向健全中心城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网络,配齐249名网格员,按照“县—镇—社区—居民小组”四级网格治理模式,以点串线构筑“1+2+20+N”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实现城区20个社区全覆盖。今年以来,接待各族群众2100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3500余人次,协调处理各族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1412件(次)。二是健全同心联络站“1+N”服务体系。按照“石榴籽同心联络总站+分站”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联络站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细化工作流程,精准服务城区600余名常住和1300余名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打通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最后100米”。

      (2)破解“三个难题”,展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深度”。一是破解管理服务难题。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原则,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开展服务有窗口、咨询有专线、联络有专人、政策有宣讲、诉求有渠道、子女有教育、就业有指导、特需有保障、法律有援助、纠纷有调解的“十有”示范社区建设,有效解决政务服务“中梗阻现象”,实现“菜单式”精细化服务进各族居民“家门口”,有力推动“居住嵌入”向“文化嵌入”“心理嵌入”等扩展。近年来,累计为各族群众办理儿童入学证明、外来务工证明、租住证明等事项562件,接待各族群众687人次,办结率达99%。二是破解示范创建难题。按照“一楼一站一走廊一广场”总体布局,建成同心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新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平台和沟通联络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基地。依托城区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设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栏、景观小品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近年来,开展民族文脉非遗嘉年华活动、民族光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艺术作品展、民族希望小小石榴籽等活动10余次,组织“面对面”政策法规宣传23场次,打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个。三是破解依法治理难题。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保障制度、少数民族帮困工作制度、处理突发事件工作制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和信息收集制度等,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供制度保障。将民族工作纳入县、镇、村综治网络工作内容,加大县、镇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融合力度,及时受理、高效处置各族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开展“法律维权进社区”等活动200余次,协调处理各类纠纷20余件,妥善处置率100%。

      (3)打造“五个品牌”,展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温度”。一是“结同心对”。建立社区网格员与本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办好社区“家务事”、听取“居民心声”,精准研究、靶向解决居民们反映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各族居民身边。截至目前,全县结成帮扶对子120余对,协调解决困难26个。二是“搭同心台”。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分类登记全县常住、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基本信息,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健全统战、民宗、城管、工商、公安、人社等6个部门联系协作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现问题第一时间掌握、工作第一时间介入、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截至目前,召开专题协商会议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7起。三是“架同心桥”。将社区“搭把手”“红袖标”等5项志愿服务行动送入各族居民家中,每年定期开展义务看诊、义务理发、维权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吸引近6000余名各族群众参加。深入开展“访民情、询民意、解民忧”行动,累计走访各族居民1515人次,入户365人次,帮助解决问题200余件。四是“铺同心路”。制发《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指南》《流动少数民族人员连心卡》,为各族群众办证办事指明路子。截至目前,发出相关资料700余份,为各族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31件。五是“谱同心乐”。发挥资中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木偶戏”项目,邀请各族群众参加“国学文化周”“社区广场舞”“儿童跳蚤市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全面融入城市社会活动,帮助各族群众深入了解资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扎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文化纽带。近年来,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同心交流活动10余次。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2/12/9/0813bb0a23b34b6b876dca3c6e128b4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北安”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
  • 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民族团结新地标
  • 省民宗委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双向奔赴抓共建 优势互补强党建——黑龙江省民宗委探索机关与乡村党建共建新模式
  • 省民宗委召开全省性宗教团体慰问会
  • 2025希望列车出发——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遂宁市蓬溪县“三心三强”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 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凉山州宁南县:“三单”发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广安市搭建“三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遂宁市蓬溪县:普安街道唱响“党建+”主旋律 共建手足相亲美好家园
  • 达州市以文旅为媒构建互嵌式环境
  •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成都市崇州市:聚合统战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充市“童心港湾,暖心助学”青年筑梦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 都江堰市—阿坝州统战民宗区域联动协作座谈会召开
  • 遂宁市安居区“三个突出”唱响民族“三交”曲
  • 自贡市贡井区:执五笔绘五色 勾勒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 攀枝花市西区庄上村以“党建+” 推动民族村寨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4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举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