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演出终了,一群藏族演员次第登台谢幕,一同登场的还有这出剧目的指导老师——濮存昕。这是由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排演的一场话剧,演员是上海戏剧学院西藏班的22名学生,该剧由濮存昕执导,特别分为普通话和藏语两个版本。
“我之前在上海生活,是话剧爱好者。如今在雪域高原看到这样高水平的话剧,感到格外高兴。”在拉萨工作的陈治龙说。这是话剧事业在西藏发展进步的缩影。60年来,西藏话剧人的足迹遍布西藏的城镇、乡村、学校、边防哨所,送剧下乡、服务群众。
培养齐备人才队伍
1959年,上海戏剧学院为西藏开设话剧表演班,索朗绕登幸运地成为这个班的学生。由田汉创作的《文成公主》成为他们的毕业剧目,索朗绕登在剧中饰演文成公主的舅舅。多年后,很多人依然用剧中的称呼“阿古拉”(藏语“叔叔”)来称呼他。
1962年7月1日,以上海戏剧学院西藏话剧表演班第一批毕业生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正式成立。
自此,上海戏剧学院西藏话剧表演班每10年招生一次,迄今已培养了6届毕业生,他们成为西藏话剧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介绍,西藏话剧团的演职人员中九成以上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都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
毕业剧目是这些学生的“初考”,也是他们登上职业戏剧舞台的起点。用少数民族语言演绎经典话剧著作,是西藏戏剧团演员们的特色之作。
“濮存昕老师的腿做过手术,但依旧跪在地上做示范,让我们感受表演的动作。他还在剧中加入了藏族歌舞,用熟悉的文化让我们放松下来。”回忆排练的过程,演员白玛拉吉感慨自己的成长。
在排练中,一代代话剧人才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西藏话剧人才队伍越发完善,话剧团形成了老中青人才齐整的梯队格局,拥有编导演齐全、灯服道效化等齐备的人才队伍。
“如今,我们拥有一批在全区乃至在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剧作家、导演、舞美和表演艺术家,他们有能力创作演出高质量话剧作品,也正努力为高原话剧事业耕耘希望的沃土。”西藏话剧团团长普布次仁表示。
把戏送下去、留下来
西藏话剧团的演员,几乎个个都参与过“送剧下乡”。在地广人稀的乡镇表演话剧,和大舞台不同。每个新进话剧团的年轻人,都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下乡演出中,演出场所没有电,演员们靠8支蜡烛照明,最终完成了一场戏剧演出。
2007年,23岁的阿旺仁青跟着话剧团去那曲地区嘉黎县送剧下乡。“下乡演出非常艰辛,时间基本都在1个月以上,特别是到偏远的农牧区时,路途遥远还很危险。当时我们在路上遇到了泥石流,情况十分危急。”阿旺仁青回忆。然而,在快到县城时,一车人看到牧民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哈达迎接他们,“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阿旺仁青说。
普布次仁记得,有一次话剧团去山南演出,当地为话剧团的演员们准备了鸡蛋,每个鸡蛋上还标注了姓名。当地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些是群众的名字,原来这些鸡蛋都是当地群众听说话剧团来表演,特地送上的礼物。“那是老百姓对我们的喜爱呀!”普布次仁说。
现在,西藏各地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下乡演出依然是辛苦活。话剧团的成员们到达之后,便要卸车、装台、演出,经常一忙就到深夜。
西藏话剧团还积极为基层表演人员开展培训。西藏话剧团党组书记王全平说:“我们不仅要把戏送下去,还要努力把戏留下来,话剧团定期走下去对民间、基层艺术团进行培训,又把西藏各地有潜力的基层演职人员请上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演、创作等。”据介绍,这项工作开展近5年来,西藏话剧团已经先后培训了100余名基层演职人员。
西藏话剧团还积极开展“文艺下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社会演出和全国巡演,推动西藏优秀话剧走向全国舞台,巡回演出的足迹遍布西藏的农村、牧场、边防哨所以及国内多个省份,每年完成演出不少于120场次。
探索更多传播形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更好地创作和传播话剧?西藏话剧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剧目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限于场地等因素,大型剧目很难在基层表演,话剧团就带着小戏、小品下乡。西藏话剧团每年都要创作大量的小戏小品剧目,如藏语小品《张不美相亲》、四川方言剧《芙蓉树下》《邻里之间》等。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小人物的小故事,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
拓展渠道,进一步扩大受众覆盖面。这些年,话剧团利用晚会、影视剧等平台,把创作从实体剧场搬上更大舞台。在藏历新年晚会上,话剧团经常带来精彩的表演。“1996年的晚会上,我们创作了小品《花伞下》,产生很大影响,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当时节目中的一些台词。”编剧尼玛顿珠说。同时,尼玛顿珠等话剧团成员共同创作了西藏第一部藏语情景喜剧《快乐生活》。这部小成本、小制作的电视剧在西藏引发了观看热潮,尼玛顿珠记得,播出的那段时间正好是收青稞的季节,“但大家再忙,也会放下手头的农活,赶回家看西藏电视台播放的《快乐生活》。”直到现在,这部电视剧里的许多片段还被老百姓们反复提及。
如今,剧团还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将《共同家园》《八廓街北院》等优秀剧目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或储存在光盘或优盘中,分送至基层文化站,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话剧种子逐渐在高原播撒,但西藏话剧人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我们完成了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引进的儿童剧《特殊作业》,这是西藏首部儿童剧。我们近年把目光重点放在了西藏儿童身上,将通过基层巡演的方式,把它送到偏远地区少年儿童身边。”王全平说。
王全平介绍,西藏话剧团坚持“全公益”的惠民定位,60年演出5000余场次、观众人数超500万人次。未来5年,西藏话剧团还将通过新建剧场的数字化运用,打造“线下演出+线上演播”深度融合,为更多观众带来全新的话剧体验。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