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青海海西挖掘“三交”史料积极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时间:2023-04-05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古墓数量众多,出土文物丰富。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古墓遗迹考古研究工作,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以实证引导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推进古墓发掘工作,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元素。热水墓群是公元6~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共有墓葬200余处,是青海境内面积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一处吐谷浑、吐蕃墓地。发掘和保护好热水墓群对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多年来,海西州委州政府协同文物考古部门,以研究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等为重点研究内容,历时40年,分三阶段对血渭一号等近80座墓葬群进行考古研究,发掘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铜器、陶器、木器、金银器、丝织品、古藏文木简牍等珍贵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有力地证明了海西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重要干线和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显示了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又一重要实证,为海西州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典型实例。

      二是发展现代文化旅游,全面展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历史事实。近年来,海西州顺应现代旅游活动的日益兴盛和寻访古迹(古代墓葬)成为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倾向,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旅游,推动古墓保护与文化旅游协同共进。一是借助热水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东风,打造“环游都兰,探秘古墓”旅游路线,并将热水古墓群纳入青甘线、青藏线、柴达木环线等10余条精品旅游路线,让古墓成为发展海西旅游产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吸金石”和“助推器”;二是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发掘热水墓群现状资源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古墓遗址的特点,打造集“遗产旅游、历史展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使古墓群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文化桥梁;三是完善旅游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使热水古墓群成为文物发掘、保护及展示与考古遗址公园旅游等功能相互结合,互相促进,辐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截至目前,都兰县热水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已通过省、州、县三级专家评审,相关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三是发挥文物育人作用,广泛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声音。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文物“说话”,充分发挥文物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结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共建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为契机,积极开展多学科、多机构合作,努力将基地建设成集考古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中心和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充分发挥热水墓群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作用;二是改造完善都兰县博物馆(热水古墓群),推进海西州大昆仑博物馆建设,通过实物展示、宣传讲解等方式,引导各民族群众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着力打造具有海西地域特色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三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平台、音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新媒体平台等,全面展示海西民族历史文化,搭建广泛且固定的媒体和实体推广平台,服务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媒体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不断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304/116227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