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焦点
爱廉说 | 清诗美政逐年新
  • 时间:2023-04-04
  • 文章来源: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不仅集理学之大成,写的诗同样脍炙人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的千古名句不乏其例。朱熹写诗并非自娱自乐,亦非追求诗名,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曾担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南康知军、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漳州知州、潭州知州等,积累了大量的行政经验,也在实践中磨炼了自己的品性和人格。朱熹的三首廉诗充分反映了他对为官之道的认识和体悟。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女儿的。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11月,刚刚从浙东卸任的朱熹到女儿家探亲。女儿大喜过望——父亲长年公务繁忙,很难来家。到了午饭时间,女儿才发现家中没有好点的食材款待父亲,只能勉强东拼西凑做出一顿“葱汤麦饭”,也就是用小葱熬汤、麦子煮饭。

      家宴如此草草,女儿满脸愧色,生怕让父亲觉得被怠慢了。朱熹却很是欣慰,风卷残云吃完,又索纸笔题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葱汤和麦饭搭配起来挺好的,既能滋补身体又能管饱,也不要嫌弃它没啥滋味,有人连这个也吃不上呢。诗写得浅白通俗,就像一位慈爱正直的父亲与女儿说的家常话,女儿一读也便明白父亲心意,顿感释怀。

      朱熹写这首诗并非大言欺人、惺惺作态,而是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作为一个曾经负责沿海地区茶叶、食盐专卖工作的官员,他并未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横财,更没有丧失安贫乐道的儒者本色,而是遵循“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耻”的准则,终生践行。

      他从来不是一个贪财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下属在上官生日时要赠送寿金。朱熹的弟子也认为似乎“看亦只可量受”,觉得可以按照惯例适当接受,但是朱熹毅然回答:“某在浙东,都不曾受。”(《朱子语类》)以此来表明心志,并激励、督责弟子清廉为官。

      朱熹平日生活更是清苦,从不贪图物资富足,家中甚至常常断粮,“其自奉则衣取蔽体,食取以腹,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人不能堪,而处之裕如也”。到了晚年,他为了维修漏雨的住房,甚至要向别人借贷才能实现。宋孝宗评价其为“安贫守道,廉退可嘉”,辛弃疾更是大为赞赏其清廉节操,称其为“历数唐虞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寿朱晦翁》)。

      度量无私本是公

      “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题米仓壁》)

      朱熹这首诗是写在囤米的仓库墙壁上的。他长期生活在民间,深知民情,主张“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乾道七年(1171年),闽北地区洪水泛滥,朱熹正闲居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无官职在身,并没有救灾职责。他却多日奔走,考察灾情。他发现过去官府的义仓覆盖范围有限,救灾不及时,且当地部分官员存在不作为现象。于是,他一边向朝廷上书救灾,一边动员乡绅修建社仓,帮助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

      社仓竣工时,朱熹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制订了经营管理办法,即《社仓事目》。后来,宋孝宗将朱熹的《社仓事目》“颁诏行于诸府各州”,俗称“朱子社仓法”,成为通行全国的救荒储粮制度规定,可谓是造福了天下苍生。

      为了警醒主管社仓的“乡官士人”,朱熹还亲自为社仓题了一首诗:“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希望他们能够一心为民、秉公做事,切莫心存贪念,也不要有太多私心,更不能算计、坑害老百姓。

      朱熹经常告诫学生做官一定要恪守一个“公”字,严防一个“私”字。“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惟公然后能正。公是个广大无私意,正是个无所偏主处。”这些言论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官,都要公私分明、公道正派,不可因私废公,拿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只愿从今更无倦

      “抚摩凋瘵为心切,摹写风烟著语亲。只愿从今更无倦,清诗美政逐年新。”(《谨次县大夫见属之韵》)

      朱熹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县大夫”也就是县令的,充满了对这位县令的期许勉励,希望他关注民生、不辞辛苦。诗中的“只愿从今更无倦”也是朱熹平生自况。他常常说“大抵守官且以廉勤爱民为先”,也就是做官特别是担任地方主官,要廉洁、勤政、爱民。勤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当时南宋官场有一些陋习,冗官庸官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朱熹对此非常痛恨,“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对这些得过且过、苟且混日的官僚嗤之以鼻。

      他不仅如此说,更是身体力行。早在青年时代初入仕途、担任同安主簿时,便“莅职勤敏,纤悉必亲”“苟利于民,虽劳无惮”,做了很多官员懒得去做、不愿去管的事务和工作,“县中许多簿书皆当管,许多赋税出入之簿,逐日点对佥押,以免吏人作弊”。正是因为他在基层时期便立志于勤政,所以积累了大量的行政经验,能够对相关事务心中有数,不至于被轻易蒙蔽。

      朱熹在浙东做官时,通过调研,发现了管理仓库的官吏应付上级检查的招数。“每常官吏检点省仓,则挂省仓某号牌子;检点常平仓,则挂常平仓牌子。”也就是说朝廷拨款建设了“省仓”“常平仓”两种不同的仓库,但负责管理仓库的官员却把两种仓库修建在一起,当上级来检查省仓的时候,就挂上省仓牌子;当上级来检查常平仓的时候,就改头换面,挂常平仓牌子。这样每次检查,里面囤积的货物都是充足的。对此,朱熹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只是一个仓,互相遮瞒”,要求整改,“常平仓与省仓不可相连,须是东西置立,令两仓相去远方可。”

      当时南宋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较重,有一定级别的官员路过本地,本地主官常常会送些路费。这笔钱从公款里出,且没有一定之规,少则一千钱,多则五千钱,多少全凭主官心意。朱熹对此十分气愤,“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于是,他担任地方主官时,惩罚受贿行贿者,制止官场行贿馈赠现象,还采取严厉的督查措施,把紧行政事务办理的各个环节,要求官吏清清白白“交割职事”,对有作弊索礼行为者,追究到底,严惩不贷,督导官吏正直理政。

      《宋史》记载,宋孝宗在得知朱熹的事迹之后,忍不住称赞道:“朱熹政事却有可观!”朱熹的确不是只在书斋中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而是在广阔世界中践行自己的理想和思想。他的言传身教,也深刻影响了弟子和后学,后世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道德操守、清正廉洁的官员。

      


    原文链接:http://mzzjw.cq.gov.cn/zslm/zthd/lzwh/202303/t20230328_118182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资源整合赋能 平台搭建助力——自治区民委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召开专题系列节目方案研讨会
  • 包头市大力建设“五个家园” 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党建引领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团结杂志社召开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暨培树“蒲公英·新时代力量”党建品牌专题会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2024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大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西宁开幕
  • 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9次集中学习会暨领导干部读书班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调研组来省民宗委调研 藏语新词术语标准化和藏语信息技术建设工作
  • 第三届“会通讲堂”主题研讨会举办
  • 果洛藏族自治州举行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省民宗委调研组赴海南州调研督导 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管理使用等工作
  • 青海代表队在“民族团结杯”全国民族式 摔跤比赛中喜获佳绩
  • 扬中市新坝镇:“三个聚焦”开展民族团结 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
  • 盐城市阜宁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民族村乡村振兴情况调研
  • 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省民委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集中学习(扩大)会
  • 省民宗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青港青年一家亲 民族团结同心圆”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许芳玉走进隆广初级中学为师生上思政课
  • 陵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