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西藏阿里地区以“八个深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时间:2023-04-21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阿里地委、行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把阿里建设成为雪域高原的“西部明珠”凝聚磅礴力量。

      一、深入实施入脑入心工程,提升“三交”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制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讲座及走村入户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538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地区55个宣讲团和290名专职农牧民宣讲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家常话”“宣讲+文艺”“宣讲+图片展”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各级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传播到田间地头、牧场帐篷、学校课堂、寺庙僧舍、企业车间;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持续开展观摩培训,宣传阿里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好声音,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三交”意识

      通过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制作民族团结元素宣传品和宣传展板、推出“只要三分钟!带你学习民族团结知识”原创动漫、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利用阿里融媒体平台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交流宣传工作,发布《我们都是扎根边陲的格桑花》《民族团结之花在象泉河畔处处绽放》等稿件;各级网信和融媒体常态化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邀请中央驻藏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组成采风团对守边护边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进行报道,“阿里民族团结”微信公众号刊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信息81期。2022年,11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14名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地委、行署表彰15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和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交流活动,加大“三交”跨度

      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返家乡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实施“民族团结代代传”青少年交流计划、青少年民族团结融情夏(冬)令营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民族地区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展“感党恩·一家亲”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组织120名援藏干部人才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帮助农牧民群众,开展“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送医下乡活动,邀请陕西省名师专家开展送教工作,选派少数民族骨干教师到陕西、河北跟岗研修,组织由优秀援藏教师和本地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到七县开展送教下乡;组织“高原红石榴行动”等参观团赴兄弟省(市)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人数达655人,组织参加国家部委培训和兄弟省(市)交流学习人数达135人,加大与区外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力度,让各族干部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四、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扩大“三交”范围

      创新载体和方式,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大力实施模范区创建“九进”工程,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深入推进进机关工作。各级机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机关主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打造亮点,全面深入开展机关创建工作。二是深入推进进乡镇工作。各乡镇建立乡镇领导班子轮训制度,举办乡镇领导班子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知识宣讲培训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教育,进一步提升乡镇各族干部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各乡镇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30余场次460余人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汇演等活动15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1.6万余人次。三是深入推进进村(社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帮扶济困等活动相结合,与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相结合,与满足各族群众风俗习惯和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服务需求相结合,在节庆日开展赛马、锅庄舞、演讲比赛等联谊交流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四是深入推进进企业工作。各企业自觉把创建工作内容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用人计划,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各族员工的思想实际,运用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方式,在企业员工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五是深入推进进景区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行业企业坚持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要点及旅游行业解说培训,以正确的导向规范旅游市场、风景名胜文字说明和导游讲解,发挥旅游业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打造“游天上阿里·促民族团结”“游藏西明珠天上阿里·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品牌,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融入景点宣传,依托各方面资源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

      五、深入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三交”种子

      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下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衔接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充实课程内容,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地委宣传部以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室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3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作用,健全思政课教育教学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教育体系,帮助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入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

      六、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三交”桥梁

      深入开展“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劳动技能培训+N”活动137场次,常态化开展“马背送学”“牧场送教”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活动761场次,着力提升村(社区)干部“听说读写认用”能力;地委组织部在村级组织创新开展每天看1小时新闻、每星期写6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月学讲100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个十百”活动;地区统战民宗部门制定印发《阿里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方案》,编印《汉藏双语常用学习词库100句》读本,集中开办双语学习班,创办“每周一次学习专栏”,采用“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模式,开展模拟考试、知识竞赛、“听说读写”常用句学习活动等,累计开展地、县集中培训4场次,各寺管会集中组织培训150余场次,参与僧尼764人次,干僧结对学习45场次,参与僧尼60人次;地区教育局(语委办),切实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现代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诗词朗诵、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进校园活动等1500场次,受教育师生2万余人次。

      七、深入实施社区共建行动,建立“三交”结构

      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大力开展各民族团结帮扶、共度节庆等联谊交流活动,着眼共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美好家园。积极组织“社区各民族联谊会”“民族家庭互访”“共庆民族传统节日”“吃团结饭、唱团结歌、说团结话”等活动,地区人民医院坚持以“师带徒”工作为契机,紧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全面落实“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机制,组织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与63名本地医护人员结成帮带对子;地区象雄艺术团、各县艺术团、村(社区)文艺队精心编排主题文艺节目,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进军营”等文艺惠民演出800余场次。积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形成更多民族团结家庭、民族团结大院,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

      八、深入推进农牧区聚力行动,凝聚“三交”力量

      动员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的各方面力量向农牧区延伸聚焦,“民族团结+”工作模式,将民族团结与结对帮扶、技术援阿、疫情防控等深度融合,让群众感受到民族团结之力。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82家地(中、区)直单位、1.4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脱贫群众2.33万人,帮助解决“三就”“两保”“六通”等实际困难1105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32件;推动“六个一”队伍下沉,从优选派145名第一书记、66名选调生兼任驻村干部、127名乡村振兴专干、145名经济指导员、145名包村干部、145名包村民警等人员到村任职,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晋级,让农牧民群众对民族团结可感受、有行动、能参与,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力军。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304/11628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