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天津在青海黄南实施援青“五大工程”
  • 时间:2023-06-17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2023年以来,天津市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在人才、产业、教育医疗、民生、交往交流支援方面持续加码,推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智慧、天津力量。

      一是实施智力帮扶工程。采取技术输入、示范引领、培训指导等“输血”方式,提升当地“造血”机能,打造“五名进黄南”品牌交流及“雏鹰计划”“青年英才”专项培养项目,打造带不走的高原人才队伍。依托天津科技大学打造畜牧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二是实施科技产业帮扶工程。建立专家团队与龙头企业合作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加快成果转化,研发牦牛胶原蛋白肽粉、黄菇蛋白粉和黄南州特色抗高原缺氧损伤饮料等15种新产品,取得较好市场反响。围绕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制定“天路计划”,使纳入全国帮扶产品目录企业由16家增加到28家,帮扶产品由45个增加到104个。

      三是实施教育医疗帮扶工程。黄南州四县(市)均在天津开办“黄南班”,在校生规模达430人,为青海省唯一实现全覆盖的市州。选派外科、皮肤科、骨科等多个专业共21名紧缺急需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向尖扎县和泽库县延伸,聚焦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一对一、点对点帮扶,目前已诊疗患者1万余人次、完成手术300余例。持续开展“名医进黄南”大型义诊活动,创建高原上的“流动医院”,累计有1750名农牧民就近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天津援青资金投入民生领域超过90%,重点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助力黄南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同仁市黄乃亥乡“村村通”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泽库县500吨应急储备粮仓建成并投入使用,缓解了当地应急储备粮储存仓库不足的窘境;麦秀镇多隆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河南县供水厂增加了净水设备和净水池等。

      五是实施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积极促进“黄南合作交流中心”项目落地天津,在天津商业街区设立黄南乡村振兴特色产品馆,展示津青合作成果和黄南资源产品;携手专业公益组织搭建专注于高原农牧区青少年的助学平台,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黄南州家庭困难的初高中学生结对子,从资金助学、成长陪伴、视野开拓等多角度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306/11651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