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云南省昭通市持续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项目库建设等八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监测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市“三类对象”有5.53万户23.09万人、已消除风险3.76万户16.45万人,风险消除率由2021年的57.39%提高到71.32%,未消除风险对象生产开展有序、生活保障有力。计划到2023年底消除收入1万元以下对象5.28万户24.68万人,2024年底消除1.53万户8.12万人,其余0.51万户1.38万人整户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范围。
二是强化项目库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抓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项目谋划摆在突出位置,及早行动、积极作为,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工作。全市共规划储备项目9065个,规划总投资近4000亿元,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昭通乡村振兴夯实项目基础。紧扣增收主题,对未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的项目进行调整,优化项目1610个,占项目库中2022年实施项目的比重为94.15%,覆盖脱贫户134.68万人次、“三类对象”23.04万人次。督促指导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编制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谋划实施了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其中,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规划项目总投资795.51亿元。
三是强化资金使用效益。出台《昭通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十二条措施》,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资源做优势产业、集中效益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按照“政策所定、群众所需”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规划项目,严格落实衔接资金项目市级集中评审制度,不断强化衔接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工作专班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项目建设按时高质量完成,推动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
四是强化产业就业。坚持把发展产业和就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产业方面,两年来累计投入产业资金54.44亿元,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蔬菜、中药材8大农业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102亿元;市级出台23项政策措施,县级出台120余项政策措施用于支持以产业为主的衔接振兴工作;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799户企业、1789个合作社与44.04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双绑”率达93.59%。就业方面,坚持全面提高组织输出、提高省外输出、提高技能输出、延长务工时长“三提高一延长”,促进稳岗就业、增加收入,全市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86.79%、88.49%、91.7%。
五是强化示范创建。积极探索方法路径,聚焦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集中资源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抓实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引进云南农业大学优秀团队,帮助建设了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现已全面投入运营。彝良县“云中苗寨”充分用好资源、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新业态,打造增长点,开园仅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印发《昭通市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方案》,全市11县市区已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5个、精品示范村89个、美丽村庄639个。持续落实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32条措施”,不断拓展“红黄绿”精细化管理经验,加快推进9个万人安置区示范引领标杆打造,推动公共服务全覆盖。不断加快安置区后扶产业园建设,拓展就近就业岗位,促进易迁群众充分就业和收入增长。今年,衔接资金安排在9个万人安置区后续扶持上达10亿元以上。
六是强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持续深化与上海市普陀区、闵行区、松江区的帮扶协作,争取到位资金13亿元,实施项目339个。上海市结对昭通10县区中,有8个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项目、资金、干部、专技人才等帮扶资源上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县均到位上海市级财政资金5852.18万元;上海市4家国企开展企村结对全部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派出25名干部到国家乡村重点帮扶县挂职;派出110名专技人才支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引导33家企业投资36193.6万元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
七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聚焦脱贫后农村地区短板弱项,整合衔接资金、涉农资金及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资金,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改造农房7997户,完成农村公路硬化2800公里、安防工程2010公里,新建养护供水工程1991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71件,建成自然村公厕1663座,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9.12万座,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04%、生活污水治理率38.38%,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八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通过驻村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干部。推进农村婚丧喜庆改革,出台《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促进农民节支增收的指导意见》,坚决扭转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吃流水席等陈规陋习。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开展“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平安行”行动,“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乡村振兴领域信访件由2020年598件下降到2022年的98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处理,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