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服饰
“深挖”非遗文化 “深耕”校园建设——省彝文学校开设“红石榴”课助“职业教育+”
  • 时间:2023-06-17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为深度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彝文学校秉持“立德博学、特色办校、质量强效”的办学理念,深挖运用民族特色资源,搭建文化“舞台”,开设“红石榴”课堂,在校园建设上持续“深耕”,致力于民族文化技艺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1)“寻”民族技艺。立足学生需求、本地特色,前期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在校内外寻技艺、访专家、寻老师,就舞蹈、乐器、书法等多角度“探索”,发掘校内外共7名教师,寻到月琴、口弦、彝文书法、民族舞蹈、民歌、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多项民族技艺入校,做到“技艺可学、老师到位、学生想学”。

      (2)“设”有效课堂。通过“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校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等“齐头推进”课程安排、宣传引导、购买设备等,将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做到“虚实结合”,成功开设7个课后“兴趣班”,同时,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设置“情境课”,让学生“活学活用”,推动技艺成为师生的“诗和远方”。

      (3)“促”文化传承。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技艺传授、动手实操等方式,让学生与文化“零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传统技艺乐趣。同时,探索学生传承到“家”,转换师生角色,让音乐舞蹈班学生成为“小老师”,实现“学+传”的同步进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校园建设“提”起来,让学生学习“动”起来。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shfz/2023/6/12/c0aeb3c573f3424a84c4cf17af8ee5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北安”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
  • 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民族团结新地标
  • 省民宗委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双向奔赴抓共建 优势互补强党建——黑龙江省民宗委探索机关与乡村党建共建新模式
  • 省民宗委召开全省性宗教团体慰问会
  • 2025希望列车出发——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遂宁市蓬溪县“三心三强”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 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凉山州宁南县:“三单”发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广安市搭建“三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遂宁市蓬溪县:普安街道唱响“党建+”主旋律 共建手足相亲美好家园
  • 达州市以文旅为媒构建互嵌式环境
  •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成都市崇州市:聚合统战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充市“童心港湾,暖心助学”青年筑梦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 都江堰市—阿坝州统战民宗区域联动协作座谈会召开
  • 遂宁市安居区“三个突出”唱响民族“三交”曲
  • 自贡市贡井区:执五笔绘五色 勾勒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 攀枝花市西区庄上村以“党建+” 推动民族村寨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4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举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