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调研
石榴结籽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综述
  • 时间:2023-07-23
  •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盟”有团结和睦之寓意。这里是层峦叠嶂的巍峨山林,是一望无垠的广袤草原,是资源富集的绿色净土,更是历史厚重的红色根脉。

      在7月9日至11日的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期间,200余名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深入兴安盟各地,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兴安盟的一方热土让我们感受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兴安日报社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感受地市媒体一家人的温暖美好,兴安日报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传播让我们感受到地市媒体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湖北省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覃进说。

      红色之城·红色基因深埋民族肌体

      红色,是兴安盟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主题采访首日,百家媒体采访团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走进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

      1947年5月1日,大会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史称“五一大会”。

      “这里是我们内蒙古神圣的地方——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采访团步入了那段厚重的红色历史。

      

      采访团走进兴安盟了解内蒙古红色历史。(摄影:毕力格)

      “边疆固若金汤,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美好新中国。”“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课堂!”参观五一会址后,媒体“大咖”们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感受。

      “兴安盟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延安也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希望我们两地能够加强文化交流,推动共同发展。”陕西省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编辑中心副主任杜子龙说。

      采访团走进全国唯一一座全程反映和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历史进程的纪念性展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跟随讲解员一起了解内蒙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纪念馆的资料非常全面,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过程也非常令人震撼。”走出民族解放纪念馆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林敏华感慨道。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汇聚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6个民族,村民们相亲相敬、团结友善,生动、鲜活地践行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合”字。

      

      采访团走进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摄影:毕力格)

      在三合村,采访团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兴安岭上兴安盟 红城石榴红——“逐梦乡村 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汇演活动。

      “兴安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祝愿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越做越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发布评估中心主任文志辉讲出对兴安盟深深的祝福。

      大爱草原·守望相助谱写团结佳话

      上世纪60年代,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爱心接力行动——“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是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玛拉沁乐园演艺厅内,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基层干部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作的团结大爱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讲述了一个成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南方少年席海涛是如何融入草原、热爱草原、最后扎根在草原的故事,让采访团几度落泪。

      

      采访团观看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摄影:毕力格)

      “兴安盟有群山、有辽阔壮美的草原,水草丰美。看了精彩的表演之后更加让我体会到一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兴安盟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范卫东说。

      科右前旗乌兰毛都杭盖草原深处,民兵骑兵连、守望草原巡防队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苏道牧场内,骑兵连队员吴苏道、白萨仁夫妇早就做好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媒体朋友的准备。

      

      兴安盟科右前旗牧民主动护边。(摄影:毕力格)

      “巡防时牧民们需要啥我们就给带啥,牧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们是牧民的后代、草原的孩子、党的子女。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成为守边、护边的一员,为祖国守边、护边是我们的义务和荣誉!”这对自愿为祖国护边的蒙古族夫妇真诚的话语让采访团十分动容。

      “一路走来,乌兰毛都草原壮阔壮美让我惊艳、震撼,但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这里的民族团结意识,这片草原上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吃苦耐劳、尽心守护,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彰显了兴安盟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交往交融、亲如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柳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怀辉真诚地说。

      绿水青山·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发展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7月1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庄严的阿尔山国门下,举起右拳,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再次作出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坚定承诺。采访团还集体合唱了歌曲《歌唱祖国》,表达了新闻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百家媒体代表在阿尔山国门前合影留念。(摄影:毕力格)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尔山考察时的盛赞,为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阿尔山旅游火起来了,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山东省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常健是第二次来到兴安盟,在他的眼中,如今的阿尔山与十年前相比,旅游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尔山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这些年,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日益完善,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花式’旅游活动中增进了交流、理解、欣赏和尊重,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三天的主题采访已经结束,但全国百家媒体仍然不断刷新着对“兴安岭上兴安盟”的美好认知,临别之时大家留下了真挚的感言: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次活动收获颇多,看到了美丽的北疆景致,学到了媒体融合的典型经验。”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对兴安盟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兴安岭上兴安盟,兴安盟里石榴红!”

      ……

      同时,为了广泛宣传兴安盟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宣传兴安盟积极推进“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为兴安盟冲刺全国首个“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加油,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95家党媒将在7月底前陆续推出《兴安岭上石榴红》专版专刊,全面展示兴安盟的真善美和踔厉奋发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兴安盟走进兴安盟,助力兴安盟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mw.nmg.gov.cn/xw/msdt/202307/t20230719_23489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廖敏赴上饶市调研宗教工作
  • 杭州市民宗局走访调研萧山宗教工作
  • 省人大民侨外委到省民宗委开展调研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组织召开“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协调推进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调研组在我区开展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赋予“三个意义”工作调研
  •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一行调研北京市古籍工作
  • 海外留学生社团代表座谈交流会在民族文化宫举行
  • 国家民委首次举办旅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班
  • 浅析海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赴山西省晋城市宣讲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宣讲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在湖南通道宣讲
  • “典映中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成果展阅区”在广西民族大学正式对外开放
  • 驻华外交官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 两岸青年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品牌项目“荆楚行·一家亲——中华民族文化研习营”获社会各界好评
  • 全国民族古文字“冷门绝学”后备人才培训班在北方民族大学开班
  • 全国民委系统民族统计暨数据分析应用培训班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5种民族文字版宣介会举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在河北宣讲
  • 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赴司法部开展宣讲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