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服饰
凉山州创新“石榴籽”多元解纷模式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 时间:2023-09-23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凉山州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实施“石榴籽”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促进民族地区家事纠纷前端化解。2021年以来,依托“石榴籽”解纷模式,成功调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经济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7万余件,调解满意度达97%以上。

      深耕“石榴籽调解室”建设,奏好多元解纷“协奏曲”

      (一)强化组织建设。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法院挂牌设立92家“石榴籽”调解室,推动辖区调解、仲裁、公证、律师等机构入驻,形成“1+N”联动调解机制;选聘法律素养高、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村民和村干部等310名组成“石榴籽”调解员队伍,每月开展教育培训,学习专业法律知识和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判本地高发、常见矛盾纠纷类案件。2021年以来,共开展各类针对性培训130次,覆盖调解员1.2万余人次。

      (二)创新调解机制。借助“石榴籽”调解员人熟、地熟、风俗熟等优势,采取“石榴籽”调解员调解先行、法官审判后的诉调对接方式,不断完善纠纷接收移送和分流化解渠道,做到纠纷化解、司法确认、调解执行等无缝对接,丰富群众纠纷解决途径,减轻法庭办案压力,不断提高纠纷化解质效。自“石榴籽”调解室成立以来,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67万件。

      (三)丰富法治宣传。充分发挥“石榴籽”调解室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辐射作用,汇编矛盾纠纷调处代表性、普遍性案例,吸纳“石榴籽”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组建普法宣讲队,利用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节日及寒暑假、农民工集中返乡等节点,举办汉彝(藏)双语普法宣传活动,运用身边案例以案说法,普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2021年以来,全州共开展送法下乡560场,覆盖群众32.6万余人次。

      激活民间调解力量,建设多元解纷“新队伍”

      (一)人员聘用合法化。将“德古”调解融入“石榴籽”调解体系,邀请熟知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德古”担任石榴籽调解员,建立“德古”调解员准入、培训、考核、退出“四项制度”,明确“四项条件”“五项权利”“七项义务”,发放调解执业证书,实现全州1080名“德古”调解员资格主体合法化。昭觉县人民法院从全县700余名“德古”中择优吸纳45名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建立选用、任免、培训、奖惩等制度,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司法调解辅助力量。

      (二)管理模式规范化。完善司法行政监管、仲裁机构业务管理与“德古”协会行业管理“三结合”机制,成立州、县两级“德古”调解协会,制定《德古协会章程》等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业务等培训,提升“德古”化解纠纷能力和现代法治素养;在昭觉、布拖、美姑等10个彝族聚居县推行“德古+仲裁”机制,形成1个州级、10个县级、N个片区逐级调解的“1+10+N”调解管理模式。2021年以来,“德古”参与调解案件1.48万件。

      (三)调解方式程序化。采取“法官+德古+巡回法庭”“石榴籽+德古”等调解模式,明确违法犯罪行为、监护抚养事项等“五不受理”禁止性规定,划定民商事纠纷等“五类纠纷”案件受理范围,制定受理、调解、履约、回访、档案管理等11项工作流程。创新马背法庭、摩托法庭、车载法庭等模式,推出上门立案、实地调解,就地开庭、案后回访等便民措施;实施“数字+司法”普惠行动,开通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调解、云端开庭等智慧诉讼服务。全州年均深入田间地头调解3400余次、开展线上调解7200余次。

      深化多方协同联动,构筑多元解纷“新格局”

      (一)健全协作机制,扩大解纷“朋友圈”。与西安、广州、宁波、马鞍山等16个市(州)建立民族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在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处、用工信息发布、劳务培训、订单输出、权益保障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主管部门交流互访工作常态化,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

      (二)优化服务保障,搭建稳岗“前哨站”。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及务工就业监测机制,建立“农民工返乡、外出务工及就业、返乡后未务工就业”三本台账。在浙江、广东、新疆等主要务工地建立驻外农民工工作站、农民工党支部32个,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根治欠薪、专场招聘等五大专项行动,落实纠纷化解、维权救助、关心关爱等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维权救助案件1045件,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惠及农民工2.7万人。

      (三)强化风险防范,筑牢安全“防火墙”。将民族工作纳入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责任制体系,抽调统战、政法、民宗、公安、国安、网信等部门力量,组建州、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集中分析研判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完善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确保发现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得当。将民族事务融入基层治理,着力构建“一核四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全州24个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全覆盖设置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村规民约、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实现2377个村(社区)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3/9/22/2c3ee56794e24403bdc1f7589124d9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北安”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
  • 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民族团结新地标
  • 省民宗委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双向奔赴抓共建 优势互补强党建——黑龙江省民宗委探索机关与乡村党建共建新模式
  • 省民宗委召开全省性宗教团体慰问会
  • 2025希望列车出发——黑龙江开行今年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遂宁市蓬溪县“三心三强”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 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凉山州宁南县:“三单”发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广安市搭建“三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遂宁市蓬溪县:普安街道唱响“党建+”主旋律 共建手足相亲美好家园
  • 达州市以文旅为媒构建互嵌式环境
  • 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成都市崇州市:聚合统战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南充市“童心港湾,暖心助学”青年筑梦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 都江堰市—阿坝州统战民宗区域联动协作座谈会召开
  • 遂宁市安居区“三个突出”唱响民族“三交”曲
  • 自贡市贡井区:执五笔绘五色 勾勒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画卷
  • 攀枝花市西区庄上村以“党建+” 推动民族村寨开辟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4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举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