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近年来,凉山州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实施“石榴籽”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促进民族地区家事纠纷前端化解。2021年以来,依托“石榴籽”解纷模式,成功调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经济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7万余件,调解满意度达97%以上。
深耕“石榴籽调解室”建设,奏好多元解纷“协奏曲”
(一)强化组织建设。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法院挂牌设立92家“石榴籽”调解室,推动辖区调解、仲裁、公证、律师等机构入驻,形成“1+N”联动调解机制;选聘法律素养高、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村民和村干部等310名组成“石榴籽”调解员队伍,每月开展教育培训,学习专业法律知识和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判本地高发、常见矛盾纠纷类案件。2021年以来,共开展各类针对性培训130次,覆盖调解员1.2万余人次。
(二)创新调解机制。借助“石榴籽”调解员人熟、地熟、风俗熟等优势,采取“石榴籽”调解员调解先行、法官审判后的诉调对接方式,不断完善纠纷接收移送和分流化解渠道,做到纠纷化解、司法确认、调解执行等无缝对接,丰富群众纠纷解决途径,减轻法庭办案压力,不断提高纠纷化解质效。自“石榴籽”调解室成立以来,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67万件。
(三)丰富法治宣传。充分发挥“石榴籽”调解室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辐射作用,汇编矛盾纠纷调处代表性、普遍性案例,吸纳“石榴籽”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组建普法宣讲队,利用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节日及寒暑假、农民工集中返乡等节点,举办汉彝(藏)双语普法宣传活动,运用身边案例以案说法,普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2021年以来,全州共开展送法下乡560场,覆盖群众32.6万余人次。
激活民间调解力量,建设多元解纷“新队伍”
(一)人员聘用合法化。将“德古”调解融入“石榴籽”调解体系,邀请熟知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德古”担任石榴籽调解员,建立“德古”调解员准入、培训、考核、退出“四项制度”,明确“四项条件”“五项权利”“七项义务”,发放调解执业证书,实现全州1080名“德古”调解员资格主体合法化。昭觉县人民法院从全县700余名“德古”中择优吸纳45名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建立选用、任免、培训、奖惩等制度,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司法调解辅助力量。
(二)管理模式规范化。完善司法行政监管、仲裁机构业务管理与“德古”协会行业管理“三结合”机制,成立州、县两级“德古”调解协会,制定《德古协会章程》等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业务等培训,提升“德古”化解纠纷能力和现代法治素养;在昭觉、布拖、美姑等10个彝族聚居县推行“德古+仲裁”机制,形成1个州级、10个县级、N个片区逐级调解的“1+10+N”调解管理模式。2021年以来,“德古”参与调解案件1.48万件。
(三)调解方式程序化。采取“法官+德古+巡回法庭”“石榴籽+德古”等调解模式,明确违法犯罪行为、监护抚养事项等“五不受理”禁止性规定,划定民商事纠纷等“五类纠纷”案件受理范围,制定受理、调解、履约、回访、档案管理等11项工作流程。创新马背法庭、摩托法庭、车载法庭等模式,推出上门立案、实地调解,就地开庭、案后回访等便民措施;实施“数字+司法”普惠行动,开通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调解、云端开庭等智慧诉讼服务。全州年均深入田间地头调解3400余次、开展线上调解7200余次。
深化多方协同联动,构筑多元解纷“新格局”
(一)健全协作机制,扩大解纷“朋友圈”。与西安、广州、宁波、马鞍山等16个市(州)建立民族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在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处、用工信息发布、劳务培训、订单输出、权益保障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主管部门交流互访工作常态化,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
(二)优化服务保障,搭建稳岗“前哨站”。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及务工就业监测机制,建立“农民工返乡、外出务工及就业、返乡后未务工就业”三本台账。在浙江、广东、新疆等主要务工地建立驻外农民工工作站、农民工党支部32个,开展服务保障农民工根治欠薪、专场招聘等五大专项行动,落实纠纷化解、维权救助、关心关爱等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维权救助案件1045件,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惠及农民工2.7万人。
(三)强化风险防范,筑牢安全“防火墙”。将民族工作纳入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责任制体系,抽调统战、政法、民宗、公安、国安、网信等部门力量,组建州、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集中分析研判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完善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确保发现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得当。将民族事务融入基层治理,着力构建“一核四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全州24个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全覆盖设置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村规民约、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实现2377个村(社区)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