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西藏民族大学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 时间:2023-12-09
  • 文章来源: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渭水之滨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走进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在“团结广场”景观石上,可以看到哈达缠绕石榴的造型,景观石底部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寓意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时代赞歌。

      在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直播大会上,2023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深峥玉珍分享的“民大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师生。深峥玉珍的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1960级农业专业学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学院(现西藏民族大学)1986级汉语文专业学生,三代人的求学之路都烙上了“民大”的印章。深峥玉珍一家不但见证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也将民族团结的佳话续写得生动且形象。

      开学典礼恰逢教师节,深峥玉珍的奶奶和爸爸与多年未见的老师相拥,献上了哈达和鲜花,表达了绵绵的情谊和深深的祝福。虽然几十年未见面,但奶奶查洛还是一眼就认出了88岁的王联芬老师,那个像妈妈一样照顾和教育他们的老师。

      王联芬是分配到西藏公学的第一批藏汉双语青年教师,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那个年代,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翻身农奴的子女,从来就没有踏进过校园的大门,初到学校什么也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王联芬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父母,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生做衣服、理发,带着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学生生病了带去医院看病,深夜去学生宿舍查铺,为他们盖被子,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面容可亲,学生们都叫她“娃娃老师”。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那些记忆仍深深地印在王联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

      六十余年,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大学,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王联芬”的默默付出,学校先后培养出11万余名毕业生,奋战在西藏各条战线,成为建设西藏的主力军,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建校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校园文化沁润、课上课下呼应、校内校外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新一代西藏民族大学学生,深峥玉珍告诉记者,虽然来到学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深深感染着她,她将秉承校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西藏发展需求,争做具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民大人。(作者:董秀丽 蒋翠莲 德吉曲珍 )

      


    原文链接:http://mw.xizang.gov.cn/xwzx/ztzl/mztj/202312/t20231207_3928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