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中南民族大学构建“三全”网络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 时间:2024-01-19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云南昭通籍地震受助学生李健飞将新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部捐赠给希望工程,用以支援甘肃地震灾区;从宁夏西海固走出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兰元元连续三年将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捐助高中母校学子,他们的受助反哺善举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中国民族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多家媒体专题报道,登上微博热搜榜,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李健飞、兰元元等同学感人事迹成为学校多年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提升资助育人实效的缩影。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机制、创新形式,以“奖、助、贷、勤、减、免、补”七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构建“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立体式资助网络,推动资助工作管温饱、暖人心、筑梦想,为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一、强化统筹规划,健全人人关心、全员覆盖的资助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学生奖励与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把资助育人工作列为校长办公会、每周学生工作例会等重要议题,定期研究工作举措,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制定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管理办法,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将学生奖助工作纳入“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校领导每月带头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层面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全校学生资助工作,各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成长守望计划”,对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价值引领、身心发展、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在全校本预科生中配齐配强班导师,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帮扶、心理关怀、就业指导、感恩励志教育等纳入班导师重要工作职责,推动全校资助工作一盘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不落一人。

      二、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时时贴心、全程受助的资助育人体系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以学生为本优化资助服务供给,设立大病救助基金、仁东应急助学金、残障重疾及地震洪涝灾害等多项补助,帮助困难学生减少顾虑、安心就学。实施“三个一千万”计划,近三年来资助50余名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国内外交流交换学习。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智慧资助”模式,定期采集、动态更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受助情况、在校消费情况,以大数据分析等形式推动资助工作有效前置。开展有尊严、有温度、有情怀的学生资助,校领导每年春节期间陪同留校学生吃团年饭、剪窗花等活动,组织开展丰富的留校文化活动,在中秋佳节给全校学生发放民大定制版月饼,增强学生幸福感;优化入学爱心礼包发放方式,为困难新生发放涵盖生活物资提货券、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伙食补助、寒假路费补贴等人性化爱心礼包;连续40年为贫困学生发放寒衣棉被,创新采取“线上一键申请选衣、线下分批试穿、专人配送上门”形式发放,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又全方位保护学生隐私。

      三、聚焦立志成才,打造处处暖心、全面受益的资助育人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综合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把资助与成才相结合、相促进。开展“边疆行”“城市行”“乡村行”“老区行”等专题育人活动,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民族工作一线家访,行程覆盖新疆等民族地区,实地家访经济困难学生300余人,引导各族师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服务奉献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家校协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立学业发展辅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室,着力解决困难生的学业帮扶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创新形式开展资助育人文化节,以打造自立自强论坛、举办勤工助学体验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话语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发挥自强之星等典型示范作用。围绕德育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浸润、劳动教育等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系列活动,面向资助育人团队及困难学生实施“成长导航工程”“同行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公益未来”“为爱发声”“温暖夕阳红”等公益实践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培养爱国奉献、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近3年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综合考评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分别取得第9、第4、第3名的好成绩。资助育人团队连续多年获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表彰,新长城中南民族大学自强社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自强社”,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马利帅;扎根西藏、带领藏区群众脱贫致富毕业生“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王东海;从遭逢家庭变故、历经3次高考的贫困学子成长为5家公司董事长的创业之星陆居权等一大批励志典型人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报道100余次,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401/11702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