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宁夏各项工作的主线,创新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形成共同价值追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实施培元固本工程,锻强“主力军”
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铸牢”工作的“明白人”。一是常态化学习促常学常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必学内容,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研讨20多次,并在人民日报刊发理论学习成果,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主线意识。二是广覆盖培训促入脑入心。把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录制马克思主义“五观”慕课纳入宁夏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宁夏平台,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全区各地各部门举办相关培训班1300多期、参训22万人次,实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编发马克思主义“五观”口袋书、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30多万册,覆盖机关干部、基层党组织。三是嵌入式宣传促共情共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创新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或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砥砺初心、担当作为。
二、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厚植“爱国情”
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把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各族学生心灵深处。一是用好课堂主阵地。在全区各类学校开设“石榴籽”思政课程,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17个课程建设联盟,专题培训思政教师1.5万人次,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有效推动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探索实践新路径。将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党日团日队日、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开展“百校万人”大宣讲、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演讲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固原市连续28年组织学生徒步54公里祭奠革命英烈,被人民日报称为“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常态化举办各族学生夏(冬)令营、“闽宁少年手拉手”等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学生跨省区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红石榴”特色品牌。三是搭建网络云平台。充分发挥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优势,组织开展云端教室、云端座谈会、网上书信漂流瓶等活动,区内3000余名中小学生与新疆、西藏等地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相互了解尊重、相互学习借鉴,立志做维护祖国统一、爱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三、实施凝心聚魂工程,培育“团结花”
把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宣传工作格局,以学铸魂,以文化心,以史育人,各族群众在内心深处种下“石榴树”、结出“团结花”。一是用共同价值引领。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宣教活动,涌现出“人民楷模”王有德、“七一勋章”王兰花等一批先进典型。连续40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连续6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大宣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实现全覆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更加昂扬。二是用中华文化浸润。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保护和传承宁夏花儿、刺绣、泥塑等28项非遗文化,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守好中华文脉。以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40余部文化精品力作,电视剧《山海情》在海内外热播,《宁夏故事》全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演出4000多场次,在春风化雨中坚定文化自信。三是用革命传统滋养。立足宁夏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60多个,围绕重要节日节点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增进“五个认同”。四是用伟大成就感召。开展“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直观感受宁夏6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宁夏脱贫、教育、交通等10方面的沧桑巨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感恩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总书记亲”成为塞上儿女的共同心声。
四、实施正本清源工程,铸牢“中华魂”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历史研究,持续正本清源,“四个共同”逐步成为各族群众的广泛认知和自觉认同。一是加强基础性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纳入全区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宁夏新型智库重点课题,支持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建设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累计完成相关课题研究100余项,《新时代宁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研究》入选2022年中宣部“马工程”重点项目。举办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四届联合学术大会,邀请全国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展学术研究。二是讲好共同体故事。深入挖掘整理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完成“三交”史料汇编(宁夏卷)阶段性成果100余万字,组织编写通俗化、大众化故事丛书,广泛宣传推介《道中华》,开设“小宁大讲堂”以动漫形式解读中华民族历史脉络和各民族“三交”的宁夏故事,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持续增强。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