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时代特征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
——“十四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的思考
拉玛·兴高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云南的重大政治任务。2015年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对云南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时代特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示范区建设呈现新气象,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站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准确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我国发展步入近代以来的最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运筹对外关系、参与全球事务方面更加具有战略远见、更加注重开拓进取、更加积极有所作为。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与缅甸领导人就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达成一致,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开启了中缅世代友好与务实合作的新时代,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东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地缘战略空间的深化拓展,在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国家改革开放边缘地区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云南民族工作应该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因外部干扰而迟滞或中断;另一方面要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推进,更好地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中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引领效应,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云南示范”。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准确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目标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把握经验、规律和形势,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脉相承,有利于把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堤坝,有利于在尖锐复杂的对外斗争中赢得主动,是汇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固本之举,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长远之策,是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工作的划时代意义,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将工作目标从“在民族团结进步上作出示范”升华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从加强谋划、研究、教育、宣传、创建、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度聚焦,从促进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等层面全面发力,推动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强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形成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行动自觉,以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硕经验,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作出云南应有的贡献。
深刻理解云南“民族”基本省情的新内涵,准确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现实条件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手足相亲、同心筑梦,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党领导民族工作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持续弘扬与升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丰硕,郑家庄、“宾弄赛嗨”等典型不断涌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一步跨越千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文化认同持续增强;民族事务法治建设逐步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民族”作为云南的基本省情之一,在新时代彰显出各民族信念更坚定、思想更凝聚、发展更迅速、文化更繁荣、治理更有效的新内涵,塑造了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现实条件,也决定了云南必须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作为根本工作方法。一方面,对于既往形成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要放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去考量,适应现实发展要求的要守正、笃行,不适应的要坚决改革、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现实条件下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特别是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机制,着力在加强建设规划、丰富建设内容、集聚各方资源、提升示范效应、增强保障力度等方面探索创新,使各项机制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能契合现实条件变化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要认清云南在整个国家治理中“边疆”“民族”的特定属性,不断在“边疆”“民族”的治理能力上重点发力,不断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实践、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模式、积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经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了蓝图。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树立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大担当,自觉在全国大局中研究、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到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远景目标基础上,按照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思路,围绕“在哪些方面当示范”“怎样当好示范”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深化实践,确立今后5年的具体目标任务。要立足新要求、新任务,提出新战略、新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历史使命、目标要求和现实条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努力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方面作示范,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示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示范,在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上作示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达到新水平。(作者系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