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近年来,仁和区积极探索和完善“菜单式”文化服务新模式,以传统节气文化为主题打造“知时节”“招牌菜”, 以本土非遗文化的赓续传承烹饪“特色菜”,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好“家常菜”,通过这“三道菜”不断拓展文化服务内涵,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招牌菜”用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引领方式和全民阅读载体,以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扣“知时节”主题,以“节气文化+”形式,融入本土文化、非遗文化、才艺展示、文创展示等内容,丰富读书会的内容和形式。以“这里仁和•知时节”读书会为起点,把握群众需求,进行多样化配菜,先后衍生出“妙莲姐姐讲节气”“时节光影”“传统礼仪文化进校园”“知时节巧市”“听琴说书”等相关系列活动,打造出具有仁和本地特色的“知时节”品牌,满足群众精神需求。自2019年持续举办“这里仁和•知时节”读书会活动至今,累计举行现场读书会100余期,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
二是“特色菜”非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致力于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积极申报民族特色文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大田板凳龙”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苴却砚入选为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俚颇彝族打跳、俚颇彝绣、俚颇彝族肝生制作技艺、福田镇彝族油茶制作技艺4个民族特色文化纳入区级非遗项目。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等活动,各民族学校打造的“俚颇彝绣工作坊”“苴却砚工作坊”等,让非遗传承各具特色。编创广场舞版“羊皮鼓舞”,将省级非遗融入群众生活。深挖民族文化根脉,因地制宜编排符合当地民族特色歌舞,编创省级非遗项目羊皮鼓舞三人舞《声·生》,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非职业组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第三名。
三是“家常菜”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不断建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供给、人才队伍等体系核心,区文化馆从2007年开放至今,坚持为群众服务,免费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书法美术、古筝等各类文化培训,累计接待群众5.2万余人次。目前仁和区共建有区级图书馆 、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89个,馆外阅读点12个,构建起区、乡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087平方米;打造出“苴却砚文化艺术节”“迤沙拉姊妹节”“这里仁和知时节”读书会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平均每年送文化下乡下基层30余场次,服务各类人群总计超过10万人次。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越来越丰富,各类有温度、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空间”遍地开花。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