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西南民族大学着力建强“四大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 时间:2024-04-20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西南民族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宣传者、国家战略的推动者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设者。

      一、夯实以党建为引领的铸牢工作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深化主线工作作为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核心议题,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首要内容,作为绩效评价体系核心指标。学校党委以提升紧扣主线推动学校转型升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为重点,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互融双高”实施方案》7大体系50条任务清单,以党建全面过硬,促主线全面落实。按照“聚焦铸牢主线”和“增进共同性”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融入《西南民族大学章程》修订,进一步调整优化办学定位。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三位一体”机构设置,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体系。

      二、深化以主线为聚焦的教育教学体系

      把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作为落实主线要求的核心任务,制定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细则》,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系统优化调整。强化“融”的导向,全面梳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优化民族语言文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支持理工农医和师范类专业发展,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整合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团队资源,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群,为学科团队交叉创造条件。组建研究生核心课程群和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群,全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统编教材的学习推广使用,汇聚西南大学、云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20余所高校,牵头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虚拟教研室,着力打造跨学校、多学科的教育教学平台,推进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高质量开展2024年铸牢系列“大思政课”,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三、完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中心的科学研究体系

      大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研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和“青藏高原研究院”文理学科两大平台,聚力建强“两个高地”,牵引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发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以汉藏羌彝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研究重点,统筹五个基地,聚焦四个维度,聚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青藏高原研究院依托学校“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阿坝州红原县,组建创新团队,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安全保障”等开展急难险重科研攻关,服务青藏高原“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三牧”(牧民、牧区、牧业)。充分发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的学术平台作用,大力加强高端智库建设,重点打造国家民委国家生产力发展研究院、四川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等2个智库,持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献资料中心、中华民族古籍文献馆和电子数据库建设,积极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献智献策。

      四、拓展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的实践育人体系

      紧扣铸牢主线,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牵头成立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与民族聚集优势,积极推动校校、校地、校企团组织交流合作。牵头成立西南地区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联盟,创新“宣讲+研讨+实践”模式,以小切口讲身边事,引领青年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忠实践行者。探索“社区+高校”的校地联动模式,学校24个学院与成都市双流区、武侯区24个社区分别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在实践中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近年,学校“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深入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等地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大力实施扶心、扶智、扶志“三扶”工程,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历时近十年,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撒向高原各族人民心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荣誉。90名学生代表组成的中华民族合唱团和465名师生志愿服务团参与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服务国家重大专项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404/117216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