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党领导下四川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 时间:2021-08-04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只有少量的上层人士和贵族(地主和奴隶主)子女才能有机会接受具有普通意义上的教育,贫困阶层的子女接受教育难,甚至不可能;教育质量低,教师水平不高,教材不规范,加之受语言障碍和传统文化影响,教育整体质量差;教育体系不健全,除极其有限的普通教育外,涉藏州县和大小凉山彝区主要是寺庙教育、毕摩教育、家庭教育、家支教育等,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教育规模弱小,如凉山彝区只有7所小学(2所国立小学、4所教会办的小学、1所岭光电土司办的私立斯补边民小学),中学更少,高校只有1所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很少,有的学校学生不到20人。

       解放初期(1950年),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北川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64所(高校1所、中专4所、高中3所、初中16所、小学640所)、专任教师1690人、学生约4万人,基本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72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民族教育蒸蒸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9+3”免费职业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对口援教、“涉藏州县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凉山州贫困县义务教育3000名教师编制保障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内地民族班、一村一幼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民生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初,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534所、专任教师约8.86万人、在校学生约172.77万人,分别是1950年的5.32倍、52.43倍、43.19倍,有“一村一幼”4535个,在岗辅导员1.6万名,在一村一幼和一乡一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近37万人。民族自治地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85.9%和112.22%、115.46%、88.76%(小学和初中有一些超龄入学),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从“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的历史性跨越、从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到迈向均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从入园难到幼儿园井喷式增长和幼有所育的历史性跨越,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dtyw/2021/5/18/9d3e4bffc1704c9290e2a9fdd57bf811.shtml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