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民族迁徙史印在衣服上 珙县出版苗族蜡染图谱助推人文旅游
  • 时间:2021-08-04
  • 文章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千百年来,珙县苗族蜡染百褶裙的基本格局保持不变:第一根白色横带代表祖先居住的浑水河(黄河),第二根白色横带表示他们生活过的长江,双重齿状形图纹表示高山,菱形图纹则表示大西南。图纹格局反映了苗族壮阔的迁徙历程以及怀念故土的情怀。他们把历史穿在身上,代言了这个民族流淌在内心不曾说出的情愫。

       除了百褶裙上的图纹,苗族的蜡染普遍使用哪些图纹,这些图案又含有怎样的寓意?《四川珙县苗族蜡染图谱》给出答案。

       5月9日,宜宾珙县文广旅局工作人员杨友元介绍,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珙县苗族蜡染图谱》,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珙县苗族蜡染图纹的样式类型、寓意、采集地点等,通过这些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图案,可以一窥苗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审美。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国学者葛维汉就曾在珙县王武寨地区收集蜡染制品,但未见有文字记述;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水向收集编著的《四川苗族蜡染》一书出版,弥补了四川蜡染无集成的空白,但受制于当时的排版印刷技术等条件,图纹的清晰度不够并缺乏解释和说明。

       如今,珙县苗族蜡染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该遗产,特成立了工作组,囊括民俗、美术、非遗等各领域专家,对县内的蜡染制品进行了全面梳理存档。此图谱在呈现图纹原貌的基础上,归纳了类型范畴,总结了美学特点,更为突出的价值在于对图纹的含义进行了探究,通过采访民间艺人、诉诸文献、翻阅古歌和民俗传说、求教专家等,使得蜡染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加明晰。

       有些植物图纹经常出现在苗族古歌和传说中,比如《指路歌》写道:“你翻越苦蕨坡,回到祖先故地,从此苦蕨维你命,只有苦蕨养你身。”《苗族迁徙史歌》唱述:“只要还剩一根藤蔓,我们也要生存下去……”由此蕨芽纹、藤蔓纹很自然地成为普遍的图纹之一。

       最有特色的当属铜鼓图纹。铜鼓是苗族古老而别致的文物,集礼器、重器、乐器于一身,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铜鼓的造型、纹样与珙县苗族的蜡染题材造型风格有直接关系,蜡染处处显露出铜鼓的影响。

       此外,螺旋纹、山纹、纺车纹等反映了山地文化的特征,太阳纹、阴阳五行纹、蝶纹具有图腾式的宗教意象;鱼纹、豆纹、蛙纹表达了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祈求;汉族万字纹、十字纹、寿字纹、太极纹体现了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李炳泽曾向该图谱的收集者黄富美表示,珙县的苗族蜡染图纹风格与贵州的苗族蜡染图纹完全不同,应保持其艺术个性,保护、研究、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珙县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挖图谱的美学和文创价值,为珙县乃至整个川南的人文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shfz/2021/5/14/165ca58670c7446f965e7c5e6dfcb916.shtml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