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有关意见要求和深入实施六项行动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知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健全制度机制,推动计划实施有效落地
陕西省文旅厅、省民宗委、省发改委及时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意见》,强化组织领导,对各项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积极配套保障措施。建立陕西省文旅厅、省民宗委、省发改委旅游促进“三交”工作协调机制,将旅游促“三交”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重要指标。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陕西省民宗委、省文旅厅和省文物局共同举办了全省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骨干培训班。通过政策解读、专题辅导等方式引导导游和讲解员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向参训人员发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学习资料,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有机融入讲解词、导游词,不断丰富反映各民族“三交”展陈藏品,向广大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二是着力突出陕西特色。利用陕西旅游资源,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深刻表达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家形象,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陕西旅游。
三是着力打造平台基地。积极推介“道中华”品牌,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网络宣传,在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大唐不夜城推广公众号,激发网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注重以点带面,推动试点示范项目提质增效
大唐不夜城作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以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一是以“盛唐密盒”“长安三万里”等文旅IP为标志,持续输出大唐不夜城品牌形象。“盛唐密盒”是由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表演活动,以“演艺+互动”的形式,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大唐名人的魅力,了解学习盛唐文化。此外,还推出“不夜长安行”“研学活动”等爆品,形成大唐不夜城旅游促“三交”新领地,让文化旅游资源活化成旅游资产,提升节会旅游影响力。
二是将传统演艺模式从“台下观看”切换到“沉浸脱口秀互动体验”。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趋势,推出《大唐婚礼》《雁塔题名》《捧物仕女》《大唐四大才女》等主题演出,展示唐代礼仪、唐朝文学、大唐宝物、诗歌唐韵以及百年传承等传统文化,厚植唐文化内涵,创造曲江文旅旅游促“三交”新活力,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认同。
三是以“游走+表演+互动+售卖”的展示形式,创新打造“唐集客”互动售卖。推进“唐食爆品”、立体悬拼画、锦灰堆折扇等文创产品,让唐代文化成为传播古都文化的有效载体,再现盛唐天街繁华的市集风貌,整合各类资源,将文化注入有感体验,升级游览品质。提振文旅市场潜力,提升曲江文旅旅游促“三交”新内核,让各族游客感受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厚历史。
四是以大唐不夜城作为2024央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为媒介,积极助力打造“盛唐文化IP”。推出“吉祥龙”主题文创及各类唐风潮玩文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宣传电子屏等,立体化营造大唐不夜城整体节庆氛围和民族大团结气氛,全国各族游客邂逅“西安年·最中国”的中国文化自信之“燃”。
三、挖掘特色资源,推动精品旅游线路提档升级
立足陕西底蕴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极推出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陕西特色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线路。
一是以大遗址、帝王陵、丝绸之路体现大一统思想的“人文历史线”精品线路。如:榆林石峁遗址、宝鸡周原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等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等文博馆;黄帝陵、炎帝陵、仓颉庙、司马迁祠等,着力讲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提升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二是围绕长征文化公园、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反映中国革命的“红色革命线”精品线路。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渭华起义纪念馆、南泥湾革命旧址、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旧址、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等。讲述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各民族对中国革命史的理解,提升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是以书法、碑刻、绘画、非遗等表现中华文明的“文化艺术线”精品线路。如:西安碑林石刻、水陆庵泥塑、大佛寺石窟等,突出古代文化艺术,展现中华文化一脉相随;如,大唐不夜城、西部电影集团、易俗社、路遥故居、鄠邑农民画展等,体现现代文明及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还有展示高校独有特色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览园等,突出大学城在旅游促进“三交”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以黄河、秦岭、沙漠等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反映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文明线”精品路线。如:体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的西安市鄠邑区甘亭镇东韩村“忙罢节”、袁家村、西岐民俗村等;体现秦岭生态治理改造成果的牛背梁、华山、终南山等;体现黄河文化的壶口瀑布、乾坤湾、黄河古渡口、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体现沙漠治理成果的毛乌素沙漠改造等,都集中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