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湖南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时间:2024-07-29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在湘高校、研究基地、文化场馆、文化传媒等载体作用,聚焦场馆建设、基地建设、文旅促融、文化交流,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内外发动、整体推动的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工作新格局。

      一、聚焦场馆建设,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发挥公益性文化场馆特别是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场馆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的功能职责,优化历史文物展览,向全国各族同胞和外籍人士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系统呈现中华文化的整体形象。湖南博物院依托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历史文物,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长沙)以炎黄与蚩尤共创中华文明的巨幅壁画开篇,打造湖湘历史长廊和民族工作专题展厅,通过大场景还原、多媒体播放、物图文叙述等形式交替呈现20多处体现中华文化的情景建筑、文物古迹和非遗项目。2024年6月,湖南湘西首个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厅在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揭牌开展。目前,湖南正在考察评估依靠现有资源在湖南全省各市州筹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积极展示各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二、聚焦基地建设,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打造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将重大基础性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开展研究,立项并完成“现代国家建构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等项目,新立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等研究项目,初步形成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依托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译介和对外传播研究基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研究、语言智能与民族典籍传播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和标志性成果。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湖南卷》初稿运用真实、鲜活的历史史料和考古实物,按照先秦至魏晋时期、隋唐至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时期、民国时期等五个时期讲好湖南的民族团结故事。《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湖南省卷》近28万字,计划于2024年10月前完成全部编纂任务。

      三、聚焦文旅促融,讲深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湖南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打造奇秀山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五张名片”,先后赴新加坡、日本、韩国、墨西哥、多米尼加、古巴等国家开展文旅推介,向世界各国群众展示我国民族地区和城市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挥新媒体优势,湖南省民宗委积极打造策划“三湘石榴红 同心促发展”系列活动,让互联网成为宣传民族工作的最大增量。张家界市作为湖南民族工作重点市之一,依托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旅演艺大戏;依托贺龙元帅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长沙作为第三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之一,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网红长沙”顺势火到国外,湘绣、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掐丝釉彩、长沙剪纸等非遗项目向全世界展示各民族同胞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四、聚焦文化交流,讲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与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为内容的“三个高地”紧密结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湖南雨花非遗馆以“非遗”为载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曾主动亮相参展“外交部湖南全球推广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宋旦汉字艺术主题博物馆面向各国政要、华文学校师生、多个国家的社团及华裔青少年等群体开展了“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主题活动,先后在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举办展览交流活动,研发的3—18岁“汉字美育”、“汉字体验”和《汉字童年》文创产品融入刚果、肯尼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Z”世代青年学习与生活中。《歌手2024》邀请国内国外顶尖歌手歌唱竞演,获得联合早报、欧洲时报、马来西亚MY电台等境外媒体持续关注,中国民族歌舞在YouTube、Meta等海外社交平台上持续引起讨论热潮并广受好评,用音乐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展现了中国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友好形象。此外,“一带一路·非凡湘约”湖南文旅走进贝宁,杂技剧《梦之旅》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芬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千里潇湘》主题民乐音乐会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上演,湖南正在加快对外文化艺术交流进程,通过中外文化互鉴,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特征,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夯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407/11748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