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近年来,德阳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非遗在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引导学生感悟非遗“魅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一是着力营造非遗文化氛围。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开展“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建设,评出德阳市第一小学校等传习基地22个。什邡市洛水蓝天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为师生授课,结合三星堆文化、马祖文化、李冰文化等元素,创新制作具有特色表情的系列“笑脸壳壳”面具,通过传承创新,让“非遗”在校园里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飞院开展“非遗进校园 文脉永传承”主题活动,川剧、德阳潮扇、汉州面具等21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非遗展演、非遗手工、非遗美食等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是着力活化非遗教育教学。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非遗文化学习课程,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数百场次,开发出30余类与国家课程有序衔接的校本特色课程。绵竹市清平学校将羌族锅庄、推杆融入课间操,将羌族的羊皮鼓舞、清平山歌、羌绣融入特色社团课堂,通过寓教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罗江区金山镇第二小学校以“魅力蓝染”为办学特色,利用延时课组织学生学习蓝染传统艺术,打造蓝染艺术工作坊,将蓝染课程融入日常的美术课堂,拓展蓝染手工和蓝染绘画课程。
三是着力打造非遗品牌活动。依托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等非遗设施场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展示展演和学习传承活动,以“非遗+”研学、“非遗+”实践等创新探索非遗文化体验方式。暑期托管“非遗进校园”研学实践让学生们了解绒花、纸艺、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等非遗传承,体验泥塑虎头的造型技艺。各族青少年夏令营通过剪纸展示与实操、绵竹年画研学体验、非遗美食制作等,增强学生对非遗的了解和认知,播下传承、弘扬“非遗”的种子。“小小非遗传承人”交流活动,设置现场展演、实物展示、授课讲解、实操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感受非遗之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