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今年9月8日,“衣被海南——海南黎族纺织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向公众展示海南独具特色的黎锦文化。胡春芳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受邀参加,将双面织技艺带到首都,通过央视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直播、海直播、爱奇艺等平台线上直播,让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技术相结合,传播更广。
9月14日,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加茂村,一个农家小院内炊烟袅袅,传来阵阵饭香,一位黎族妇女正拨弄着纺线工具,看似杂乱的丝线在梭子穿梭过后织成了规整的图案。她叫胡春芳,墙上还挂着她珍视的黎锦展出、获奖等各类照片。此时她的儿媳正在做饭,而本该在她身旁学习黎锦技艺的小孙女,也因生人的到来害羞地躲在门后偷看。
胡春芳展示黎锦双面织作品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里,收藏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老黎锦,更有代代相传的黎锦技艺。胡春芳今年62岁,主攻黎锦双面织的传统技艺,2010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黎族地区赛方言片区的黎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往事越千年
织锦手艺代代传
黎锦采用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方法,至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在没有文字传承的情况下,黎锦所传承的花纹图案成为这个民族的独特史书。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弘扬,如今在海南,懂得黎锦纺织技艺的人已有一定数量,能在高手云集的“黎锦圈”站稳脚跟,在胡春芳自己看来,靠的还是她首创的现代版双面织技艺。
她在传统版双面织的基础上织出了新的花样。“是双面‘织’,不是双面‘绣’。”胡春芳很认真地强调道,“我最希望的是把‘双面织’传下去,不只传授给家里人,更要传给大众,用更多的力量传承下去。”
53年前,9岁的胡春芳第一次接触黎锦技艺,便是跟着家中奶奶和母亲开始学习。“我现在还留着我曾奶奶的一条筒裙,我们的黎锦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上面的花纹在现在都不多见了。”说话间,胡春芳小心翼翼地从屋内拿出了一条深灰色的筒裙。
胡春芳介绍传统黎锦花纹特点
嫁到加茂村后,胡春芳发现婆婆也会织黎锦,而且图案和技法与自家的不同,这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好奇心。“我跟着婆婆学新花样,这样一来两种风格都学会了,也就将这个手艺传承了下来。”
如今,胡春芳还将黎锦技艺教给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媳,“不管是女儿还是媳妇我都教,她们都是用休息时间来学习。”此外,胡春芳的小孙女自5岁开始也慢慢接触黎锦,“我还专门给她做了一套小工具,主要是开始培养她的兴趣,慢慢来学习。”说话间,胡春芳拿出了一套迷你版的纺织工具,上面已经织出了半块小黎锦。
“2002年,我开始去看黎锦展,我想起在我奶奶的一条筒裙上看到过一种传统织法,上面的样式和花纹是参展作品里面没有的,所以我就想把这个做出来。”胡春芳说,一些新的想法也油然而生。“我就想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于是,胡春芳在传承中开始了创新。
双面织新篇
黎锦迸发新活力
2003年,胡春芳开始研究双面织,她先是从最简单的平纹图案开始,“我总是拿出祖辈流传下来的黎锦慢慢研究,有时候也想不明白老一辈是怎么织出来的,为了能搞明白,我就耐心研究。”
胡春芳最初研究出来的是正反面图案一致的织法,技巧纯熟之后,她便开始创新,在颜色搭配、图案上进行了丰富,又将两面花纹一样的双面织改进成了两面图案不同的升级版双面织。
“双面织和单面的相比最难的地方在于挑花,单面的是面上挑花,双面的上下都需要挑花,下面挑花易出错,上面挑花的时候步骤很多,一不注意就会弄错,得重新来弄。”胡春芳回忆道,“我也失败很多次,弄到线都断了,但我总是再拉线再研究。”
多年的坚持有了回报。2007年,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胡春芳参加了当年保亭举办的嬉水节黎锦技艺大赛并一举夺魁。“传统的双面织是黑白的,而且正反面的花纹都一样。但是我自己创造了新的织法,色彩非常多,而且正反两面的图案都不一样,这是非常难的。”胡春芳介绍。
胡春芳展示黎锦双面织技艺
双面织的操作过程实际更为复杂,普通织法每个花纹只需要5步,使用5根木梭,但是双面织的每个花纹需要9步,使用10多根木梭。如今,胡春芳已经研究出了4种不同的织法。
有意思的是,胡春芳对自己的作品很热爱,也逐渐产生了“版权”意识,她会在自己的双面织作品上把自己的名字作为花纹绣上去。再加上近年来媒体的宣传,胡春芳作为非遗传承人也渐渐有了些名气。
“普通的织法,织一条1.3米长的黎锦需要20天左右,市场价钱在500元左右。但是我织一条双面的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可以卖到三四千元,如果是客人定制的话,价格会相应地上涨一些。”胡春芳笑着说,因为每天还要去干农活,一般是用空闲时间来织,没有固定的时间。
永远在路上
文化记忆不能断
这些年,双面织不仅带给胡春芳更大的名气,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她心里更在意的是手艺传承。
“原来我们都是口头相传,没有文字记载,这样比较容易失传或是传递错误。”胡春芳说,如今可以用文字记录,再用特定的符号做好标识,把基本步骤记录下来,也能更好地把手艺流传下去。
目前,胡春芳通过家庭带徒和专业组织培训两种方式进行黎锦技艺的传承。截至目前,她通过家庭带徒的方式共收徒8人。“家庭带徒的困难之处,一个是时间没法统一,有的需要去农作,有的需要去上工;另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爱学这个,觉得耗时长。”胡春芳明白其中的困难。
对于本村或者别村前来学习黎锦的人,胡春芳常常无偿教授。“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9岁的小姑娘,她爸妈一到暑假就把她送来学习织黎锦,我也是分文不收,包吃包住的,就是想把黎锦传承下去。”胡春芳回忆道。
胡春芳说,按照老规矩,自家手艺不传外人,而且传女不传男,但是作为黎锦技艺传承人,她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传承的责任。“这种现代版双面织是我独创的,如果我不走出去教,手艺可能就会失传。”胡春芳还表示,希望年轻一代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愿意为黎锦技艺去传承与创新。
后来,胡春芳在政府的支持下,多次参加合作社、培训班,担任黎锦技艺的授课人进行集中授课,她自编教案,传授学生技艺。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目前已组织培训300多人,带动了不少农村织锦家庭勤劳致富。
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一代代黎锦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让黎锦技艺代代相传下去。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