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65年的2.6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3.5亿元;青稞产量、牦牛出栏头数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2%、25.2%,连续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截至2020年,西藏建成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167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新增1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65%。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
家住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曲德沃村的次仁央宗老人站在田地旁,静静地望着绿意盎然的青稞田。87岁高龄的她亲眼见证了几十年来西藏农牧业的巨变。
对于次仁央宗老人来说,旧西藏的记忆充满了苦楚:“生为人,过得却像牛马一样,填饱肚子就是奢望。父亲一天到晚给当地农奴主劳作,换不来一顿饱饭。”
在旧西藏的黑暗年代,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占人口95%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沉重的赋税、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盘剥,挣扎在死亡线上。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次仁央宗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到了农田、牲畜,与广大历经苦难的群众一道迈入了西藏发展的新纪元。西藏农牧业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族群众也创造了西藏农牧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全区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是有史料记载的1965年的135倍。
同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让西藏农牧业发展更具活力。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将600亩土地用于流转,七成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得以外出务工。农民还能得到土地流转费、田间劳务费和土地托管分红等收入,社区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近年来,随着西藏农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老百姓的收入同步提高。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龙桑村村民旦增,这几年选择把青稞卖到家门口的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青稞加工产量在10万吨以上,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
“他们会上门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旦增说,“我吃了一辈子糌粑,没想到青稞加工成的特产很好吃,而且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为保证特色农产品的高质量,西藏下一步将围绕青稞、牦牛、藏猪、藏鸡、藏羊等高原特色种质资源,坚持保护利用高原特色品种和探索引进优质品种并重,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5%,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40%以上。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