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聚焦“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五个一”下功夫,引领全州各族群众“身在边疆、心向中央”,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聚焦“一条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了纲举目张的工作局面。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建立“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做到四个“纳入”,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明确将西双版纳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工作目标,以做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文章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大发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实践研究平台建设,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一室(西双版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工作室)、一站(同心圆工作站)、三个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科研实践基地、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双版纳研究基地、西双版纳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成立专家智库,聘请省内外顾问、专家30名,引进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和研究生团队驻站工作,举办“赋能边境共同体建设共话兴边富民”专家研讨会、边境“五个共同”长廊节点建设现场交流会暨共话旅游促“三交”活动,努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助推西双版纳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筑“一个家园”,持续深化“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积极主动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和深化对各族群众的思想文化引领,打造17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开设《民族常识教育》《中华大家庭》等地方思政课程,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涵养家国情怀。探索打造“景区+主题馆”宣教模式,主题教育馆成为西双版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缩影和展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窗口,建成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西双版纳节点”,线上线下参观人数已达100余万人次。在42个沿边行政村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推广运用“道中华”文宣品牌,推出《石榴籽籽心连心》等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作品。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讲好“老州长”召存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融合“一条途径”,不断夯实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基础,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用好用活旅游促“三交”这个有效载体和平台,在全省率先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规范化体系,建成10个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基地,10余万名中国青少年和千余名孟加拉国、老挝等国青少年参加各类友好交流活动,突显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组建全州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社区联盟,建成20个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社区(企业),推进各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试点建设,与13个省(区、市)签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区域协作框架协议,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借助沪滇合作,打好“劳务输出牌”,实施沪滇劳务协作项目,截至2024年8月底,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3万人。深入实施旅游促“三交”六项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推出幸福边境、热带雨林、民族文化、茶香古韵四大主题10条“旅游促三交”精品线路,依托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优势,借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和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充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中华民族形象,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双版纳真正成为广大游客的“象”往之地,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591.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799.26亿元,各族群众在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发展“一个主题”,不断推动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成果转化,加快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把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一体推进文旅康养、普洱茶、天然橡胶等“七大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600亿元。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创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入选“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5.56%。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实施“兴边富民、美丽家园、和谐善治、稳边固边”行动,累计实施1621个项目,建成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9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连续10年保持全省最小。在祖国西南千里边疆绘就了“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和美画卷,增强边境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守住“一条底线”,持续提升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实效,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注重加快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共同体。深入实施“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工程,统筹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立“五长共治、十户联防”等邻里守望模式,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100%,创新开发“平安版纳”基层治理平台,2023年全州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达97.73%,位列全省第二,全州呈现边疆安稳、边境安宁、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个升级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坚决维护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