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观察
靖西市“五聚焦”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时间:2024-12-02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靖西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文旅融合发展等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聚焦经济建设,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咬定目标加强分析研判,强化精准调度,突出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GDP增长1.3%,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7亿元,增长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593元和14810元。实施自治区、百色市层面统筹推进项目11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4%。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现28个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93.3%,完成投资15亿元。深入开展多元化招商,完成新签项目10个。完成上级补助资金申报38.16亿元、企业投资备案项目31个、政府投资项目60个,涉及资金27.57亿元。

      聚焦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以打造边境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采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的方式,精心规划产业布局,打造以彩色花卉、橙色沃柑、金色百香果、绿色生态养殖和银色商铺门面为代表的“五色”产业集群,按照“企业带动、创建园区、户户参与、人人受益”的原则,靖西建成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364个、产业园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4个、家庭农场90个,带动3.5万脱贫户发展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19%,实现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全覆盖,带动脱贫户比例达42.71%。2023年,靖西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24.98万元,292个行政村(社区)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民生“温度”。以多层次“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及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统筹推进创建全区文明城市和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凤凰路和金山街提升改造,加快推进五马路、迎宾大道、太极路北段等市政道路项目。完成新华街、城中社区等背街小巷改造,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32亿元,实施418个产业路、农田水利等项目。发放涉农资金、教育资助、小额信贷等补助资金3.4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8605个。“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达8.2万人次,支付补助金额3937万元。通过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民生工程,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聚焦“基建升级”,推动口岸功能优化提升。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加快推进沿边开放建设相关政策要求,提升口岸基础设施水平,龙邦口岸过驳区、智慧口岸、落地加工园区(二期)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互贸通”平台初步实现数据共享互通,完成边民互市贸易个体工商户登记9382家,“互贸通”交易平台成为全区首个县级接入自治区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龙邦口岸货运通道通关货量6.2万吨,旅检通道人数8.7万人次。新引进落地加工企业6家,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贸易额达18.47亿元,同比增长149.6%。

      聚焦文旅融合发展,让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力推进通灵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4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报送文旅部,围绕建设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战略定位,谋划“一城一园五区”空间布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线路培育,打造文旅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道中华”边疆行之“曼行国道·219”、2024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大地流彩·农民体育文化展演季邀请赛等大型活动,全面展示了靖西市大美山水风光和锦绣壮乡人文风情,增进了各民族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2023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90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7.1亿元;2024年,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亿元。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93387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