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宣告成立。65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东南各族儿女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出一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如今,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黔东南篇章。
——65年来,黔东南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东南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全州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迈进,由“一穷二白”到“百事俱兴”的历史巨变。截至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州时的1.26亿元增长到1191.5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6.93亿元,是建州时1492万元的712.8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4.81亿元、258.53亿元、688.18亿元,是1956年9.1倍、743.5倍、711.5倍,产业门类更加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全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
——65年来,黔东南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东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投身“战贫”伟大实践,举全州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2014年来完成30.8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有效解决125.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公路8975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4万户、透风漏雨整治6.23万户、“人畜混居”整治4.45万户,“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全州130.1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65年来,黔东南基础设施取得历史性成就,支撑能力全面夯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黔东南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2020年末,全州公路总里程达3万余公里,是建州时的27倍,其中高速公路1114公里,县县都通高速公路;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穿境而过;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建成运营;都柳江、清水江航电枢纽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昔日“地无三尺平”的黔东南,如今天堑变通途,区位优势正在彰显。同时,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从出山要“手扒岩”到组组通,从电力进村寨到网络全覆盖,黔东南大地旧貌换新颜!
——65年来,黔东南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东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截至2020年,全州累计登记市场主体32.9万户。开发区、园区等产业平台从无到有,建成工业园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及以上农业园区62个;开放力度全面提升,建成黔东南无水港、凯里海关,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720万美元,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黔东南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65年来,黔东南社会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致力于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成倍增长,社会事业迅猛发展,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州时的135元增长到2020年的345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州时的50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82元。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6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本科以上上线率达54.7%,建成高等教育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8所,已经实现从“无学上”到“有学上”甚至“上好学”转变。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医保、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县县建成二甲以上医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小病靠拖、大病靠扛”成为历史;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人畜混居彻底消除,饮水安全全面解决;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民族文化繁荣发展,2012年12月原国家文化部批准同意设立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在黔东南农村随处可见。
——65年来,黔东南民族团结取得历史性成就,共同体意识全面巩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黔东南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目前,全州共获得全国、省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79个,并于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而今的黔东南,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可以说,黔东南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缔造民族团结进步伟大事业的历史。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展望“十四五”,我们相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将会在锦绣黔东南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