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予以强调。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推动其写入党章。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在同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战略性部署。 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7月1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旌旗飘扬,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近代以后,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团结统一的强大内生动力,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回望过去,各民族共同谱写了文成公主进藏、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在近代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共同培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力量之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2021年6月30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滕俊摄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儿女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llttmz/2021/8/6/4f9a5fa7b2ea4ee38bdc1e407d4e3c2c.shtml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