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文化自信。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与时俱进的过程,与社会发展具有同步性。20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近年来兴起的非遗保护热潮正是对传统文化生存危机的思考与应对。然而,就文化的保护传承而言,非遗保护仅仅实现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静态”存驻,要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必须使其与现实文化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发展。就文化的接受而言,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走进受众的内心并被接受,即使再优秀的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新时代必须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上易于为受众所接受,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开出绚烂的时代之花。
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是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中国人民始终巍然屹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玉汝于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征程上,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广西“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深入推进八桂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是基于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重要性的现实考量。
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一重要论述为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实现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的转化创新,赋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生命力。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宝贵的当代价值。要善于“旧瓶装新酒”,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特点,积极运用戏剧、山歌、舞蹈、传说、故事等丰富的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裁形式,主动创作适应时代发展的主题鲜明的优秀文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时代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丰富的主题内容,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敢于“新瓶装旧酒”,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传统文化作品的形式改编,阐释、挖掘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公用,使人民大众在体验中了解并自觉传承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挑战,但也为其传播发展提供了机遇。要紧跟媒体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和展示平台。要通过制作网络热门栏目、开设民族文化网络课堂、建设民族文化网站、拍摄民族文化动漫电影、开发民族文化类网络游戏等方式扩大网络传播。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等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要将传统民俗活动和现代文化表演相结合,通过壮族“三月三”歌节等民族节日,搭建互动式文化展演平台,打造人民群众接受度高、参与度高的互动体验项目,满足新时代受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推动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和壮大的沃土,乡村振兴首先要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基固本。继承和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蕴涵的宝贵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需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引领各民族群众的精神价值追求,润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激发民族地区发展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筑基铺路。实施广西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重大工程,加强对民族地区乡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施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强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发掘和培训,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精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科研人员,为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引导青少年主动担负起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重任。依托广西民族地区乡村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将各民族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开发具有广西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势文旅产业,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