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宗教
壮乡石榴籽 拥抱更紧实 ——广西各地以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时间:2021-10-25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深秋时节,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张家村,宽敞的水泥路,整洁的农家小院,主题鲜明的民族风俗壁画,一幅别具民族风情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

      

      在村口的文化活动广场上,一场“学党史、悟思想,唱红歌、感党恩”活动正火热举行,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群众,以唱山歌形式传唱党史和幸福生活。

      

      在广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大家一同参加山歌会、红色体育竞赛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会、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心田。

      01 宣讲接地气聚人气

      寻常圩日,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前,党史宣讲小分队成员陈代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武篆民谣”唱党史、颂党恩。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人们纷纷闻歌而来,有的戴着草帽,有的扛着扁担,有的抱着孩子,不少人掏出手机拍摄,小小广场被围个水泄不通。“武篆民谣曲调都差不多,我们一边听就能一边跟着哼。”一位老人对记者说。

      

      当陈代江唱起作曲家麦丁根据“武篆民谣”创作的《壮锦献给毛主席》时,现场群众纷纷附和,淳朴乡音和婉转旋律,唱出了壮乡人民的心声。“武篆民谣接地气,群众喜欢听,只要歌声一响就会闻声而来,像过节一样热闹。”武篆镇党委书记覃肖阳说。

      革命老区东兰县,是人民英模韦拔群的故乡,居住着壮、汉、瑶等11个民族,31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91%。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东兰县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分布广、语言不通等实际,组建57个宣讲小分队,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壮族勒脚山歌、壮族长排歌、民间山歌剧、武篆民谣等,开展流动宣讲、山歌会宣传200多场次,传递党的好声音。

      “宣讲员用瑶语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和家乡的变化,我们瑶族群众听得懂,也记得住。”三弄瑶族乡弄宁屯布努瑶猴鼓舞传承人蒙胜文竖起大拇指说,“县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小分队多次来到屯里,与瑶族同胞围成一圈,拉家常、唱山歌,增进了沟通,拉近了距离。”

      “大新县地处中越边境,有26个民族,壮族占总人口的98%。”大新县下雷山歌传承人农连清说,今年以来,该县共开展了10多场次山歌活动,创作了100余首壮族山歌,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

      02 迎建党百年 党史进课堂铸信仰

      “1949年6月28日,滇桂黔边区纵队左江支队全茗武工队通讯员赵东山、许文富护送机要文件途中,遭遇国民党联防兵袭击,经过激烈战斗,不幸牺牲……”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中心小学课堂上,赵秀萍老师正用壮汉双语深情讲述着当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全茗镇中心小学是我国南疆边境县——大新县唯一的壮汉双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校结合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将地方党史引入课堂,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赵秀萍出生于抵边乡镇的一个贫困户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供养姐弟俩。高中毕业时,她曾产生不再继续读书的想法,所幸赶上少数民族定向委培教师的政策,免费读完了大学,毕业回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正是得益于国家的扶持,我的人生才得以改变。”赵秀萍动情地说,“我将用所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感恩党、跟党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全茗镇中心小学配备有壮汉双语专业教师,除每周给各班学生上一节壮语课外,还结合“壮族三月三”“壮族霜降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用标准壮汉语讲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开展制作五色糯米饭、抛绣球、跳竹竿舞等民俗活动。该校还组建壮语党史宣讲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壮语讲党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

      “我们少数民族边境县要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党的民族工作贯穿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大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云燕说。

      03 新民社区聚“新民”

      “这里生活好、环境美,文娱活动丰富,我们不管是壮族、汉族、瑶族,都经常聚在一起看节目、唠家常。”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新民社区,原居西山乡戈贤村戈二屯的王世超老大爷满意地说。

      2017年,8361名贫困群众相继从东山乡、西山乡等10个乡镇会聚而来,组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融合团结的大家庭——新民社区。

      “这里是幸福巴马的缩影,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实证和最美名片。”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海新说,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社区创新服务载体,将党组织建设成居民的“温暖港湾”,稳步开展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罗仁信一家从西山乡弄烈村昌朝屯搬迁到六能安置点,因之前信息闭塞,搬迁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后来通过社区举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罗仁信和妻子都找到了工作,如今家庭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红火。

      就业是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民社区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提供公益性岗位136个;推进产业园建设,以免租方式引进企业到多个安置点入驻,投资发展扶贫生产车间,引进商家入驻安置区商铺经营,为近千名搬迁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创业机会,并“点对点”免费专车输送农民工赴广东就业。

      “不少孩子的家长通过招聘会外出务工,孩子课后教育成了问题,”居民张惠笔说,“社区为此开设了‘四点半学堂’,免费为40多名孩子提供课后辅导,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促进民族团结,社区经常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逗鸟比赛、射弩比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我们从不同的村屯来到这里,组成这个大家庭,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和睦,接续奋斗,奋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罗海新说。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mzdt/t1051561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本溪市召开2025年度民宗局长会议
  • 葫芦岛市召开全市民宗局长会议
  • 盘锦市组织宗教界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本溪市民宗局举行2025年宗教界代表人士团拜会
  • 抚顺、本溪、丹东、葫芦岛等市全力维护春节期间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 北京市佛教协会组织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专题培训
  • 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 资阳市实化“五化”要求加强宗教界思想引领
  • 省民宗委驻村工作队:建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 安顺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旅游景区讲解员培训
  • 守正创新谋发展 团结共绘同心圆 ——黔西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
  • 省民族博物馆举办冬至主题文化活动
  • 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举办“同心圆梦 共谱华章”——民族代表人士喜迎2025新年联谊活动
  • 修文县探索“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创新结合 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 吉林省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长春召开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惠民演出在敦化大剧院举行
  • 2024年度贵州省翻译系列民语专业职称评审会在贵阳召开
  • 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第一期)开班
  • 清德大和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内江圣水寺举行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