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宗教
广西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把实事好事办进百姓生产生活中 办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 时间:2021-11-10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区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51个自治区层面重点项目已完成34个,5个即将完成,12个正在快速推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区政务服务部门积极作为,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期间,到柳州螺蛳粉生产区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走访了柳州螺蛳粉质量检测服务站,肯定了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攻坚行动,广西企业开办材料压缩至1套5份,实现6个事项0.5天办结和“零费用”,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自治区医保局大力推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实现跨省门诊就医结算“免跑腿、免垫付”。目前,自治区本级以及梧州、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百色、崇左、来宾、贵港、玉林等统筹地区73个县区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我区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达633家;

      广西税务局联合医保、人社、财政、民政、卫健委、乡村振兴、残联等7部门,聚焦新生儿医疗保障,通过变革流程、升级服务、破解堵点,在全国率先实现新生儿落地即享医疗保障,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崇左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战略部署,创新建立“零工超市”,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和零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零工超市11个,累计登记求职就业5785人,成功推荐就业2592人……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服务的体验感、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

      广西围绕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打破信息孤岛,使得各项服务举措更加便捷高效,更接地气、更暖人心。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档案局联合推进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共建共享,实现婚姻登记档案数据“一网通办”;自治区水利厅构建河道采砂“互联网+监管”平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政务服务“优”无止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二、关心关爱特殊群体,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2021年全区新认定497所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下达奖补资金2.14亿元,截至9月底,全区共有138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9万个。投入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14.8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幼儿园57所,改扩建1626所,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南宁市二医院推出“全院一张床”的新型管理模式,患者住院时,不再受科别、病种、病区等条件限制,哪里有病床就住哪里,全院形成了相互协调、无缝对接、规范有序、开放协作的护理服务大平台;

      自治区残联累计资助残疾学生1.05万人,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2场,全区32.13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扶持县(市、区)建立“阳光助残基地”,精准帮扶1.56万名残疾人实现增收,为12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3.5万名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具适配,为3.8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这些民生实事,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全区各单位部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建设,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我们想学习网络购物、网上预约挂号、手机移动支付,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是许多老年人的共同心声。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共组织开展信息化学习2110余场(次),通过举办智能手机和电脑使用技巧培训班、印发常见智能设备操作手册等方式,向20多万人次老同志宣传讲解相关知识,并通过主动送学、在线教学、互帮互助学等方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健康码、移动支付、在线挂号、网约出行、外卖送餐等,把“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满足老人们融入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需求。

      三、搭建多元共治平台,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今年7月,台风“查帕卡”袭击北海涠洲岛旅游区期间,广西应急广播向全岛发布相关信息,及时提醒岛民和游客做好安全措施,疏散游客约2.3万人。这是自治区广电局主动与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对接,持续完善智慧广电应急联动机制,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事例。

      事要解决、怨要纾解。全区信访部门把化解信访积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采取党员干部包案、“双交双办”、挂牌督办、多元化解等措施,解决信访积案。截至目前,中央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化解质量排全国中上水平,得到中央信访联席会议的肯定。

      为充分盘活社会停车资源,南宁市有序向社会开放8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共计233个泊位,实行错时共享停车。同时,试点推行3分钟限时停车泊位、推出夜间限时停车泊位、设置“邻里护学公交”专属泊位等,多举措加强停车秩序综合治理,满足群众停车需求。

      居民社区是社会基层治理的第一战线。梧州将设立在基层场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拓宽群众表达诉求新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

      扶绥县从基层一线选聘1200多名“村巷管家”组成志愿者队伍,共帮助整治破坏村居环境行为900多起,化解群众纠纷600多起,消除安全隐患300多处,打通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最后一米”;北海市部署开展“万名党员办实事”活动,推动全市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入户走访调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广西还出台了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0条措施,建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切实为街道放权松绑,全区89.47%的街道已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

      全区各地各部门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管理社会的能力,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进了八桂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mzdt/t107526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本溪市召开2025年度民宗局长会议
  • 葫芦岛市召开全市民宗局长会议
  • 盘锦市组织宗教界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本溪市民宗局举行2025年宗教界代表人士团拜会
  • 抚顺、本溪、丹东、葫芦岛等市全力维护春节期间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 北京市佛教协会组织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专题培训
  • 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 资阳市实化“五化”要求加强宗教界思想引领
  • 省民宗委驻村工作队:建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 安顺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旅游景区讲解员培训
  • 守正创新谋发展 团结共绘同心圆 ——黔西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
  • 省民族博物馆举办冬至主题文化活动
  • 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举办“同心圆梦 共谱华章”——民族代表人士喜迎2025新年联谊活动
  • 修文县探索“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创新结合 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 吉林省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长春召开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惠民演出在敦化大剧院举行
  • 2024年度贵州省翻译系列民语专业职称评审会在贵阳召开
  • 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第一期)开班
  • 清德大和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内江圣水寺举行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