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追踪报道
自治区民族古籍研究保护中心 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联合赴来宾开展调研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时间:2021-11-10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通过有效方式把那些可能消失的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加以保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等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指示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要求,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于10月28日至29日联合组织全体干部赴来宾市开展民族语文和古籍工作调研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10月28日下午,联合调研组首先来到来宾市博物馆进行调研,重点参观了解该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题展厅情况,对该馆将来优化布展和提质升级提出了建议。随后,调研组来到来宾市民宗委赠送印章、牌匾汉壮翻译软件,并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安装和使用。

      

      

      向来宾市民宗委捐赠《印章、牌匾汉壮翻译软件》现场

      

      10月29日上午,调研组深入来宾市民族小学调研,重点参观调研其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基地——“民族之家”(展览室)、现场观摩壮汉双语教学,听取介绍校园民族文化建设情况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情况,深入了解了该校坚持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及树立“和美教育”的品牌理念,指导学校进一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教育。调研组向学校捐赠了《广西民俗》《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生汉壮词汇》等15种图书588册(套),价值近2万元。当天上午,调研组还来到兴宾区民宗局赠送印章、牌匾汉壮翻译软件并指导安装和使用。

      

      

      

      向来宾市民族小学捐赠图书现场

      

      此次联合调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两个单位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方面。今后,两个单位还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古籍保护研究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巩固拓展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延伸: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广西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注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牌匾同时使用规范汉字和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文。但是,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广西各级汉壮文互译人才短缺,对《条例》部分规定贯彻落实不够到位。为提高印章、牌匾汉壮翻译效率,缓解因汉壮文互译人才短缺造成的工作被动局面,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组织研发了印章、牌匾汉壮翻译软件,今年10月份起逐步在有关市、县(市、区)安装试运行,今后将根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对软件进一步修改完善。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wsdt/t107526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