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 时间:2021-11-23
  • 文章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三五”末,全州共办有各级各类学校587所,比“十二五”末增加226所。“十三五”时期,怒江州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05.86亿元,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76.67万平方米,比“十二五”增加78.52万平方米。

      一是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十三五”末,全州共办有各级各类学校587所,比“十二五”末增加226所,在校学生113330人,比“十二五”末增加26986人;教职工7927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040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9.96%、92.76%、84.06 %,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53.68、27.56、37.86个百分点。二是教育保障条件全面改善。“十三五”时期,怒江州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05.86亿元。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76.67万平方米,比“十二五”增加78.52万平方米。截至11月10日,2021年全州已落实教育专项资金7.23亿元。三是教育公平普惠全面构建。“十三五”期间,四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现了“一村一幼、一乡镇一完小、乡镇基本都有初中、一县一高中”的布局。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初中学业水平统测平均分、优秀人数、及格率、高考上线率稳步提升。五是教育精准扶贫全面巩固。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十三五”时期,全州累计下达学生资助资金18.63亿元,受益学生48.79万人次;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资金2.31亿元,受益学生23.01万人次,全州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无人因贫失学辍学。六是教育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出台《怒江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施意见》《怒江州“控辍保学”追责问责办法(试行)》《关于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压实“双线四级六长”责任,在全国率先实施“四步法”,采取“拉网式排查、立体式宣传、官告民跟进、一对一包保、全方位提升”五项措施。全州控辍保学台账持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了户籍适龄人口“人人都清楚、个个有交待”。七是教体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建成了教育部命名的“校园足球示范学校”12所、省教育厅命名的“云南省体育特色学校”11所,涵盖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啦啦操、定向越野等项目,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实施了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全州各县(市)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2.16平方米。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向省级训练单位输送27名优秀运动员,获国家级武术比赛金牌4枚、举重金牌4枚,获省级金牌25枚、银牌21枚、铜牌17枚。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被列入全省七个精品体育赛事之一,怒江大峡谷漂流项目也被列入中国体育十佳旅游精品线路。

      


    原文链接:http://mzzj.yn.gov.cn/gzdt/dfdt/202111/t20211122_748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