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宗教
梦圆新时代 幸福再出发——龙胜各族自治县喜绘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画卷
  • 时间:2021-11-27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11月19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黄洛瑶寨的韦玉媛,通过电视观看了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

      当天庆祝大会现场,数千名各族干部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龙脊大道新区。这一刻,作为龙胜4.52万名脱贫户之一,韦玉媛的心情激动不已。

      曾久居深山无人问的黄洛瑶寨,如今已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当地很多像韦玉媛这样的脱贫户,不仅通过种植百香果、罗汉果等脱贫摘帽,还参与瑶族民俗旅游项目,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在脱贫攻坚战中,龙胜59个贫困村、4.52万农村贫困人口梦圆新时代,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如今,站在全面小康的基石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各族自治县的龙胜,幸福生活再出发,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力描绘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画卷。

      做强特色产业,积蓄发展后劲

      龙胜山里人的食材芭蕉芋粉丝,粉质洁白透明,用来烫火锅或者辣炒都十分美味,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桂林各大超市中。

      “山里土货进了城里的超市,村里有了新产业,乡亲们致富又多了一条路子。”11月18日,伟江乡里木村村民石丹凤又送走了一批城里来的收购商,仅通过这项产业,她家今年增收就能超3万元。

      11月10日,在瓢里镇上塘产业园,筹备了8个月的罗汉果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这条生产线的开动,将带动包括罗汉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共1万人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当地农民主要就业和增收渠道。

      桂林市生态环境局派驻瓢里镇瓢里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张航说,当地脱贫户通过种植和加工罗汉果实现了稳定增收,让他看到产业兴旺对于振兴乡村的非凡意义。

      罗汉果6万亩、油茶16万亩、茶叶3万亩、水果10万亩、蔬菜13.5万亩……依托生态优势,龙胜不断布局特色种植产业。“龙脊辣椒”、罗汉果、凤鸡翠鸭等农产品实现深加工,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为乡村振兴积蓄发展后劲。

      “只有树立品牌意识,才能提高产业质量,增加产业附加值。”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安阳说,在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基础上,下一步龙胜将着力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抓好溯源体系建设和“订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培育电商主体和加强冷库建设,解决农产品流通销售等系列难题,“要充分利用全球重要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把龙胜所有农产品纳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品牌包装范畴进行品牌推广”。

      打造宜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11月18日,记者走在龙脊镇岳武村的乡间小路上,伴随着鸟语花香,“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到处可见,村屯步行道两旁种植的200多株山茶花娇艳欲滴,古朴的吊脚楼民居在鲜花的掩映下,宛若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村党支部书记潘泽雷告诉记者,这里曾因“脏乱差”出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经过“三清三拆”,原来垃圾遍地的土地庙旁种上了红枫,建起了凉亭,村里还改造了房屋立面。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这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人民的期盼。岳武村只是龙胜乡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龙胜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风貌的颜值得到有效提升。

      “风貌改造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尊重各民族的风格和特点。”龙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何明高介绍,该县通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因素,打造了苗瑶侗壮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高高翘角的干栏式建筑,以及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诗画龙脊”“福满金坑”等田园综合体。

      目前,该县已完成85个自然村屯2624座房屋风貌改造,建设了10个“两高”沿线精品型村庄。“随着平野、六漫、周家等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龙胜力争每两年打造3个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何明高说。

      坚定发展“旅游+”,农民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1月13日,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开进龙脊镇大寨村,游客们徜徉在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间,登上观景平台可欣赏秀美的梯田,走进农家能观看特色民族歌舞……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是当地村民。

      “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如今这已成为龙胜众多少数民族村落的常见景象。山里人做梦也想不到,依靠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这代人吃上了“旅游饭”。

      “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是龙胜最大的财富、优势、潜力和品牌,同样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所在。”县委书记雷陈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依托旅游产业带动30%的脱贫人口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坚定发展旅游业,擦亮旅游的金字招牌至关重要。”

      “推进农旅、文旅、养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做深全域旅游,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该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阳庆国说,现在龙胜正积极打造“民族百节旅游县”,开展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瑶族晒衣节、苗族跳香节、侗族侗年节等节庆活动,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阳庆国介绍,龙胜的农业特色产业丰富,可转化为旅游资源,现在当地农业和文旅部门正着力引导脱贫户发展中草药材、富硒生态水果、高山蔬菜、油茶和特色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四季可体验的创意农业体验集群。

      此外,龙胜生态条件好,适合发展康养和体育旅游,目前已打造“彭祖康寿养生文化园”、温泉负氧离子休闲体验游,举办了“爬龙脊做好汉”爬山赛、龙脊梯田百公里跑山赛等系列有重大影响的赛事,发展了山地户外旅游、森林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新起点上,“龙胜要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走在前,闯出新路子。”雷陈表示,当前龙胜各族干部群众正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将此转化成发展的磅礴力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mzdt/t108325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本溪市召开2025年度民宗局长会议
  • 葫芦岛市召开全市民宗局长会议
  • 盘锦市组织宗教界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本溪市民宗局举行2025年宗教界代表人士团拜会
  • 抚顺、本溪、丹东、葫芦岛等市全力维护春节期间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 北京市佛教协会组织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专题培训
  • 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 资阳市实化“五化”要求加强宗教界思想引领
  • 省民宗委驻村工作队:建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 安顺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旅游景区讲解员培训
  • 守正创新谋发展 团结共绘同心圆 ——黔西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
  • 省民族博物馆举办冬至主题文化活动
  • 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举办“同心圆梦 共谱华章”——民族代表人士喜迎2025新年联谊活动
  • 修文县探索“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创新结合 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 吉林省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长春召开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惠民演出在敦化大剧院举行
  • 2024年度贵州省翻译系列民语专业职称评审会在贵阳召开
  • 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第一期)开班
  • 清德大和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内江圣水寺举行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