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艺术
盐城市滨海界牌镇淮河村: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美好篇章
  • 时间:2022-04-03
  • 文章来源: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界牌镇淮河村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加压奋进,上项目促振兴,美环境出形象,优服务惠民生,合力推动老村换发新颜,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篇章。

      发展产业项目,迈入乡村振兴“快车道”。淮河村有回族、苗族等7个少数民族,是界牌镇唯一一个民族村,村集体一度负债超过200万元,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一度制约着全村的发展。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在各级部门帮助下,2018年淮河村全面还清了所欠债务,实现了轻装上阵抓发展。2020年,在县镇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村又利用民族发展资金,新上了占地约14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过50万度,并网后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加上近两年集体鱼塘处置、土地规模经营等,2021年村集体实现收入近50万元,其中自主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2021年,该村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400多亩,先后培育韭菜、西瓜等种植业,发展养羊、养牛等养殖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达30多个,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顺利迈过2万元关口,曾经的贫困村迈入提速发展的“新轨道”。

      加大整治投入,建设美丽乡村“新风貌”。淮河村拥有4200多人口、5000多亩耕地,过往因地处内陆地区,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导致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一般,村内的道路破旧狭窄、整体环境较差。近年来,该村抓住上级关于民族村的政策奖补和挂钩帮扶机遇,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程,近三年累计新建、提档农路2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新建电站2座、农桥2座、涵洞13座,基层基础配套条件有了大幅提升,同时深入推进“五整治一增绿”行动,对村域环境开展全覆盖、高标准的整治,栽植绿化苗木近万株,疏通河道沟渠4.6公里,拆除旱厕28座、废弃猪圈7座,改善农民群众住房30多户,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美化庭院”、文明城市创建等特色活动,通过整治一批示范村庄,疏通一批示范河道,打造一条内循环示范线路,农村环境面貌、群众精神风貌得到极大提升。

      建强基层阵地,提升为民服务“软实力”。淮河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已经使用10多个年头,办公条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把基层活动阵地建好建强,村“两委”班子不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方争取政策资金,启动实施了综合服务中心暨民族广场新建工程,规划新建面积超800平方米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大厅、民族文化展示馆、“红石榴家园”、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创业培训中心等多个功能室,极大满足了全村群众接待办事、娱乐休闲、教育培训需要,同时还规划建设占地超1500平方米的民族广场,为民族融合发展提供特色活动阵地,先后组织开展“新春四送”“健康服务行”等特色活动11场次。如今的淮河村,处处洋溢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氛围。


    原文链接:http://mzw.jiangsu.gov.cn/art/2022/3/29/art_39854_103950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