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初冬时节,海拔3800多米的丁青县蔬菜大棚里,小西红柿、黄瓜、辣椒、萝卜等各式各样的蔬菜蓬勃生长。这里是昌都市唯一一家冬季种植果蔬的基地——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丁青县积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变“冬闲棚”为“增收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拓宽农牧民群众致富渠道,丁青县协雄乡协麦村以党支部为引领,建设高原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大棚,逐步探索出“政府提供孵化平台+援藏先进发展理念+党支部引领”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年终有分红、村集体有收入”的增收渠道,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临时就业岗位,带动农牧民增收。
正在大棚内翻土起垄的协麦村村民曲拉告诉记者,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自己在这里工作已经三年了,主要是种植西红柿、萝卜、白菜、辣椒等各种各样的蔬菜,每个月能领到3500多元的工资,这些收入足够补贴家用。在这里,园区还有专门的老师教大家大棚种植技术,能在家门口就业感觉特别幸福。
为惠及更多村民,在一期60座大棚的基础上,产业园在周边的荒地上又扩建了31座蔬菜大棚,带动协麦村、夏拉村、穹娜村52名村民就业。通过“企业+科研机构”的形式,为村民进行棚室管理和农业种植培训,截至目前,已免费培训100余人次,在大棚就业的4名村民已成为种植的技术能手。
“园区先后产出了黄瓜、辣椒、大白菜等十余个品种,其中青椒、白菜获得有机认证。在园区就业的村民每月可获得3500元的薪资,当地53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每年还可以拿到8万余元的租金,合作社也有6万元的分红。”负责产业园区二期运营的丁青县鼎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燕介绍说,“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培养农牧民群众的带头人,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和棚室管理经验,带动身边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依托昌都市《关于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十条措施》和国家各类惠民惠农政策,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拓宽当地农牧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当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就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有效促进经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