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风俗
广西四举措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走深走实
  • 时间:2023-12-01
  • 文章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广西以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共同参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史料汇编·广西卷》共辑录史料140余万字,图片1200余幅,约完成编纂任务的70%,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站位,在组织机制建设上坚持高位推进。始终坚持把编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部署要求,高标准推进《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和自治区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档案馆,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自治区教育厅、民宗委、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办,广西社科院,自治区文物局等11个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民宗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为编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指导和专业支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编纂《史料汇编·广西卷》”列入2023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重点委托项目,指导广西民族大学组织团队具体实施编纂。通过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保障编纂工作顺利推进。

      立足广西,在构建史料体系上彰显地方特色。《史料汇编·广西卷》坚持全面挖掘、去粗取精的编纂工作思路,以时间为先序,其下再以史料类型为序,立足广西在中华民族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时空特点,以先秦时期西瓯、骆越为起点,以海上丝绸之路、南岭走廊等古代交通路线为线索,从政治共同性、经济共同性、文化共同体性和社会共同性四个维度,叙述广西先秦至民国时期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先秦秦汉时段突出青铜器的传入,统一岭南,桂林郡、象郡设立,灵渠开凿和通航,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汉墓出土文物发掘等方面的史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政治关系的史料;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突出行政区划设置变化带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史料;宋元明时期突出土司制度在广西的实践的史料;清代突出改土归流方面的史料。此外,还着重挖掘广西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共同抵御侵略、巩固边疆稳定的历史,广西和内地经济密切联系、技术和艺术交流、人口流动的历史,广西各民族对中原文化学习转化的历史等,力争做到史料应收尽收,突出特色,展现广西“三交”的深厚底蕴。

      讲好故事,在构建话语体系上发出广西声音。秉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理念,《史料汇编·广西卷》课题组围绕“三交”,分别在《中国民族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报纸、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录制社科大讲坛视频《从古代交通看广西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边疆地区融入“多元一体”汉文化的视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广西文物的历史镜像》等,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广西“三交”史,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同时,借助东盟博览会会刊平台,刊登广西“三交”历史与文化的文章,在区内高校东盟国家留学生中开展“道中华”演讲比赛,通过留学生对海外讲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依托高校,在构建理论体系上探索广西路径。《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广西民族大学,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编纂工作。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将编纂工作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历史学、民族学学科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设置,不断增强民族学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在民族学、历史学硕博研究生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相关课程,在本科生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识课》,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共同”的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史料汇编·广西卷》设立7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组长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挂帅,以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中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为骨干,建立传帮带关系,通过熟悉和辑录史料,提升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文献基本功、学术规范和史学理论水平,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的研究人才。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311/11692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省民促会一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举行
  • 省民宗委援青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
  • 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举办
  • 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 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
  • 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吉林体验区正式开展
  • 以冰雪为媒奏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
  • 阜新地区“匠心逐梦——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开展
  • 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甘肃印发《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宁夏民委开展调研
  • 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报告会在厦门举办
  •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工作意见 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走深走实
  • 云南印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 湖北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探索“铸牢”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 云南省民宗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写好文艺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篇文章”
  • 天津市大力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