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近年来,楚雄州南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彝绣赋能产业发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擦亮民族文化符号,用绣花针“绣”出一条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创新实践之路。
绘制发展蓝图,搭建“致富桥”。一是党委重视,确保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发展彝绣产业结合起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彝绣一条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进行打造,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彝绣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健全机制,确保规范运行。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求,制定出台《南华县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南华县彝绣产业促进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成立机构,确保形成合力。成立民族刺绣产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专班,选派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相关领导担任专班组长,统筹协调统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彝绣产业发展工作,率先在全州筹建南华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云南工作站现场观测点,为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
聚焦多元融合,播下“团结种”。一是搭建促融平台。县委、县政府依托沪滇合作,把彝绣产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依托东南大学帮扶在全州率先建成至善彝绣馆,让各族群众深入了解南华彝绣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制作工艺及艺术影响。二是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发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新阶人士、自由职业者参与彝绣产业发展,推动彝绣产品进直播间、书店、商超、酒店、餐厅;举办彝绣电商直播大赛,组织新阶人士开展彝绣产品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催生“直播+”效应,促进彝绣产品销售和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三是推动共绣共享。整合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力量,打好护航彝绣企业开办创立、融资贷款、房租补贴、物流降本、用工需求、务工住宿和绣工技能培训等系列“组合拳”,为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支撑,播撒“团结种子”。目前,全县有固定绣工2161人,涉及彝族、汉族、白族、回族、苗族、哈尼族、布依族等7个民族,其中非彝族绣工比例为75%,彝绣变成了民族刺绣。
强化技艺提升,培育“领头人”。一是加强技艺培训。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加大刺绣技能培训,建立彝族刺绣传习所,在各乡镇建立10个彝绣生产车间,承办全国乡村工匠职业技能试点比赛、举办彝绣技能大赛等,促进彝绣产品提质增效,带动10乡镇60余个村2万余人以及197名残疾人从事彝绣加工。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以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重点,对企业法人开展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统战、民宗部门先后争取30万元彝绣产业扶持发展资金,帮助企业找市场、抢订单、稳经营,邀请云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云南网等官方媒体到彝绣企业进行全媒体采访宣传,发挥新阶人士作用拍摄制作南华彝绣宣传小视频,不断提高彝绣曝光度和知名度。三是培树领军人才。制定出台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考核办法和资金补助办法,推进刺绣技术职称评定,发展壮大彝绣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省级传承人9名、州级传承人31人、县级传承人121名,七彩彝绣工坊获评全州唯一彝绣省级非遗工坊,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被评选为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并入选2023年“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袖珍妇女”张华芝被评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
促进共融互嵌,铺就“传承路”。一是重视文化传承。以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上海机场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南华彝绣产品展演展示。依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组织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人,策划创作南华彝绣主题曲《锦绣南华》,编排女子群舞《绣绷里的至善》《彩彝·绣》等舞蹈进行多渠道展演。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组织彝绣企业到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彝绣产品、彝族服饰展示和推介,七彩彝绣工坊成为全国多个学校校地现场实训基地,南华彝绣登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舞台,生动地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二是加大产品创新。整理传承南华各民族刺绣72种针法,研发推出以彝族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的“南华彝绣”非遗文创产品6大系列260个种类800多款精美绣品,畅销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把非遗文化与时尚潮流相融合,在手包、钱夹、杯套、车载香薰、公文包、钥匙扣等产品设计中添加彝绣元素,推动指尖非遗技艺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三是促进共融共赢。连续举办两期海峡两岸高校南华彝绣艺术创意大赛,涉及江苏、云南、吉林、四川、安徽、河北、台湾等省市的数十所高校青年学子参加,600余件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民族智慧和民族传承,促进各地青年学子之间的艺术交流,有效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组织第11届云台会与会人员到南华彝绣一条街参观考察,通过开展招商推介,宣传彝绣文创产品,推动两岸扩大交流和共同发展。2024年上半年,南华彝绣实现营业收入3263.2万元,同比增长43%,一般绣工平均月收入为2000元,优秀绣工每月可达4500元以上,彝绣成为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