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时评
迪庆州以乡村旅游“绘出”高原幸福生活画卷
  • 时间:2024-11-18
  • 文章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迪庆州文旅部门坚持统筹谋划、典型引路、文化赋能、主客共享,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创优,乡村旅游已成为迪庆州乡村产业中带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迪庆州共有14个省级旅游名村、4个省级旅游名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名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据初步测算,迪庆共有旅游民宿557家,其中精品民宿174家,共有乡村旅游从业户数近5500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

      迪庆州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本土文化品牌为特色,打造出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创新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在广大乡村组织游客、当地群众唱民歌、跳舞蹈、讲故事、赏美景、尝美食,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了一批非遗工坊,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探索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节庆活动举办理念,形成了以“香格里拉旅游节”为引领,以弦子舞、赛马节等为代表的特色节庆活动体系,为迪庆州乡村旅游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同时,迪庆州注重红色文化育民,积极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兴盛蕃族”“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红色文化故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迪庆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以塔城启别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集群发展模式”;以同乐傈僳族山寨、尼汝等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古村落开发模式”;以攀天阁黑谷、德钦葡萄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田园风光模式”;以普达措洛茸村、飞来寺等为代表的“景区兼容发展模式”等多种业态统筹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迪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特有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深入挖掘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民俗节日等资源,搭建农民经营平台和市民参与平台,加强宣传和氛围营造,提升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的规范化、规模化、群众化水平。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重点提升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当地干部和业主关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迪庆州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效益不断提升。以维西县塔城镇为例,通过发展以民宿和精品酒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直接间接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近600人,实现年经济收入近1500万元,实现“民房变民宿、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从业农户的户均年收入达7万余元。


    原文链接:https://mzzj.yn.gov.cn/html/2024/difangdongtai_1115/40567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自治区民委部分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品读先辈经典——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召开第一季度编辑业务技能提升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全区民委主任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 上好开工第一课——自治区民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期专题读书班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 西双版纳州召开全州民贸民品企业座谈会
  • 红河州个旧市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玉溪市华宁县“四强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大理州三举措助推“旅居大理”建设
  • 蚌埠市举办2024年民族宗教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红河学院到金平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 池州市举办统战(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
  • 楚雄州姚安县“四个坚持”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 榆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督导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
  • 德宏州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揭牌
  • 西双版纳州图书馆“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赴老挝开展贝叶文化交流活动
  • 文山州富宁县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取得“五好”成效
  • 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活动在延吉举行
  • 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宗教工作
  • 玉溪市新平县推进“文化润心”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