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观察
宁明县四举措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工作
  • 时间:2021-10-27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近年来,宁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丰富教育载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工作,不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牢固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组织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安排,成立全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并制订管理办法,安排专门科室负责。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和指导学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正确方向发展。各中小学校建立了由分管校长负责、班主任教师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定期举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总结与表彰,保证民族团结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全方位树立鲜活典型。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全县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学校挖掘出一批民族团结典型,并通过板报、图片展、事迹宣讲等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发挥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那楠乡长期在农村教学点教学的彭美丽老师、桐棉乡深入瑶山从教的农进老师、无私捐助瑶族学生的梁美侬老师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的事迹得到了广泛宣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全县学校发动师生争当“四个模范”,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是立足学校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开花。筑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以民族团结知识“进校园、进课堂”为抓手,紧扣“课堂教育、主题活动、文化熏陶”三大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在每年的“壮族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来临之际,全县各中小学都会上一堂关于民俗节日班会课,一起开展民俗活动、民族歌舞排练、特色民族节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多数学校都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队伍。比如:城中镇中心小学结合本校快乐教学文化主题、花山本土文化,成立了一支“乐鼓”队伍;城中镇第二小学根据大西北腰鼓文化改编,组建本校特色的“花山乐娃炫腰鼓”腰鼓队;城中镇第三小学把本校的荷文化和花山壮族文化结合一起,打造了一支“花山荷韵”铜鼓队;城中镇第四小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组建了一支以铜鼓为主的“铜鼓声声颂党恩”的花山娃铜鼓队;城中镇第五小学以花山拳为背景,打造了一支“花山少年拳”队伍;海渊镇中心小学结合本地地域文化,从小让学生们学习舞狮文化,以此来传承发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他们打造了一支“海渊醒狮队”;那楠乡中心小学打造了一支瑶族服装展示队,整个展示瑶族人平时的风俗、生活习惯等。桐棉镇中心小学和民族中学创办了民族班,用壮汉双语教学,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59811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