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文化
打包快办 送技送岗——大化瑶族自治县强化服务全力保就业促创业
  • 时间:2022-02-25
  •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作者:佚名
  •   

      “‘热烈祝贺大化就业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这几天,我天天收到这样的微信、短信,大多数是来自就业的群众。”近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覃慧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梁宁说,“大化坚持将保障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着力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拓表示:“要说秘诀,就是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打包快办,送技送岗,温馨服务。”

      一、推行“三办”送温暖

      大化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全县农村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虽然只有11名,但对外业务窗口13个,而且负责在窗口服务的仅6人,平均每天接待群众达300人次。人少事多,怎么办?

      “我们从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服务队伍入手。”该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覃慧彦说,“通过制定办公规则,公开业务职能、服务程序、服务标准;要求所有业务员坚持面对面,心贴心,为群众提供文明、诚实、热情的优质服务;每个月开展一次业务比拼活动,评出窗口业务新星,让大家在比学赶帮中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效力。”

      据介绍,大化还开展人社打包快办服务行动,打造“效率人社”“温暖人社”。推行12个关联事项“打包办”、23个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比如,业务员唐小玲负责职业登记、就业困难认定、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保补贴发放等工作,事务繁杂,但通过打包快办,后台协助运作,群众办事“跑腿”少、时限短、满意度高。

      二、点对点贴心服务

      大化人社局分管领导覃飞雪介绍,他们采取集中培训和送培训到户的培训模式,把培训点设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屯,把设施设备搬到农户家中,逐村逐户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工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培训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员和保育员等东部地区急需的技能人才近1.3万人次,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和务工收入。“很多群众感激不尽,从七百弄乡迁居县城的韦英胜,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表示感谢。”覃慧彦说。

      韦英胜因丈夫虚弱多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庭比较困难。2017年,大化就业服务中心动员韦英胜参加家政服务培训,并把她介绍到深圳市从事家政服务,月收入5000多元。韦英胜一家的生活从此得到改善。

      “能稳岗就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1月26日,刚从深圳宝安区务工返乡过年的大化镇景山村村民黄露说,“因身体原因,在家里我们根本下不了地”。2019年2月,大化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后,将依靠轮椅才能挪动双腿的黄露及其丈夫韦海群,送到深圳宝安区一家工厂务工,让他们自食其力,每个月为家里带来6000元左右的收入。

      2021年,该县发送“点对点”服务专车228辆,输送8779名农民工返岗复工,其中脱贫户4236人。自行到省外务工的,大化发放交通补贴,共发放1.3926万人696.41万元;共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2万人,全县实现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此外,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1427人,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三、落实政策促创业

      据介绍,去年大化有100户群众领取创业补助资金63.28万元,实现创业增收。迁居大化县城的岩滩镇吉发村村民覃汉文,返乡创业资金困难,借助1万元创业补助资金,在大化江滨开办百货店,月收入5000多元,一家人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同样迁居的北景镇平方村村民覃志慧,两年前从广东返乡创业,由于资金不足,覃志慧在家里办小作坊,开展高频变压器电子配件作业,收入甚微。去年6月,大化就业服务中心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并发放20万元创业贷款,帮助覃志慧创办大化敏利电子制品厂。

      “办厂以后,不仅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古江安置区20名移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可为家庭增收10多万元。”覃志慧说。

      据悉,大化去年共发放创业贷款410万元,帮助群众创业增收。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13149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赏民俗、品文化、过端午 在文旅盛宴里感受神奇宁夏之韵
  • 内蒙古通辽市:聚焦主线打造春节文旅盛宴三大举措搭建各民族三交平台
  • 内蒙古发挥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在旅游发展中讲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党建领航,文化铸魂——昌平区百善镇狮子营村舞狮队舞出传统文化“精气神”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 朝阳区常营地区举办“多元共治夯基提能·民族团结共筑美好”——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汇演活动
  • 陕西开启2024冬季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 首届“飞天杯”甘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 广西柳州“五个注重”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北方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启动仪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首发式暨专题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 内蒙古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
  • 新世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竣工并正式移交
  • 甘肃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在兰州开幕
  • 呼和浩特市分领域、精准化创新开展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 云南西双版纳州启动第25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市召开
  • 四川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年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交流会在千阳举办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赓续中华传统文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