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文化
四川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时间:2024-10-31
  • 文章来源: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 作者:佚名
  •   四川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优秀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地名文化为纽带,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一是打造“地名天府”文化品牌。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将相关内容写入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建立职能部门牵头的定期会商协调机制,推动地名文化保护和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启动《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点内容,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3426条,有效遏制地名命名、更名的“任性”问题。建立各方面专家参与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咨询、评估、论证和监督等工作,形成专家咨询机制和监督检查制度。

      二是加强地名文化遗产阐释。对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等8类地名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统计地名文化遗产1000余个,为地名文化遗产分类、分级和分层次保护提供基础依据。加强对纪念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而命名的红原县、见证“彝海结盟”重大盛举的彝海镇等此类反映悠久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地名的研究阐释,编辑出版《四川地名故事》等书籍,收录281篇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名故事。精心拍摄制作系列电视纪录片《地名天府》,其中,第三季以“民族融合的记忆”为主题,以民族地区地名为切入点,聚焦地名文化、历史变迁、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通过8集纪录片立体生动讲述地名背后的民族融合故事,并推出地名故事短视频、编导手记、地名趣味短文、地名故事广播等多层次、多形态、碎片化视听产品,各类平台累计浏览超过6亿人次。

      三是探索“地名文化+”新模式。依托地名文化遗产品牌,探索“地名文化+”发展新模式,开发具有民族地区地名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培育本土地名文化特色原创IP,形成以地名冠名的农产品、工业制品、特色美食等产业,助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四川地名文化资源特点,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挖掘地名文化背后的价值内涵,打造蜀道三国、茶马古道等经典地名文化旅游走廊,形成研学、康养、观光等各具特色的文旅线路,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409/11761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新闻

  • 赏民俗、品文化、过端午 在文旅盛宴里感受神奇宁夏之韵
  • 内蒙古通辽市:聚焦主线打造春节文旅盛宴三大举措搭建各民族三交平台
  • 内蒙古发挥旅游促三交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在旅游发展中讲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党建领航,文化铸魂——昌平区百善镇狮子营村舞狮队舞出传统文化“精气神”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 朝阳区常营地区举办“多元共治夯基提能·民族团结共筑美好”——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汇演活动
  • 陕西开启2024冬季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
  • 首届“飞天杯”甘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 广西柳州“五个注重”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北方民族大学举行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启动仪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首发式暨专题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 内蒙古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联学共建党支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
  • 新世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竣工并正式移交
  • 甘肃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在兰州开幕
  • 呼和浩特市分领域、精准化创新开展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 云南西双版纳州启动第25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市召开
  • 四川加强地名文化传承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年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交流会在千阳举办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赓续中华传统文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