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族在线网!
广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新契机。2月22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工商联在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召开全省民族地区乡镇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会上提出,要聚焦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下称“文旅廊道”)规划建设,探索多元融合的具有广东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规划建设文旅廊道,是广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为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推动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牵头在前期谋划基础上开展了《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文旅廊道西起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东至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串联起广东民族地区“三县七乡”,共辐射带动15个县,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17.8%。
浏览规划图可以看到,文旅廊道将建立以交通干道串联的“干、枝、叶、花、果”的形态布局,集“品牌+平台+项目”于一体,有效指引民族地区县乡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项目的布局与建设,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
打响岭南民族特色品牌
“文旅廊道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融入自然和旅游度假的后花园。”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廊道建设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凸显“岭南民族特色”品牌,并依托湾区门户优势,将打造成为“广东全域旅游的示范带”“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带”。
靠什么打响“岭南民族特色”品牌?答案是广东民族地区禀赋优良的自然生态,以及丰富集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浏览文旅廊道规划图,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廊道沿线是瑶壮畲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传统民俗、语言、民族村寨聚落等保护传承较好,共有40个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色红色文化交织,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古寺古庙遍布,红色革命文物众多。廊道内不仅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连州核心区、连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众多享誉华南的宗教活动场所。
绿色的底色也十分鲜明。依托逶迤峻秀的南岭山脉,文旅廊道沿线省内生态景观富集,已建成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拥有1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目前正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及丹霞山国家公园。连州地下河、广东乳源大峡谷、南岗千年瑶寨、广东第一峰景区、满堂客家大围……文旅廊道沿线已建成一批闻名省内外的4A、5A级旅游景区景点,绿水青山、生态旅游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纷至沓来。
据悉,文旅廊道先后被纳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专项规划,为推动文旅廊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强化串联辐射▶▷
搭建“干、枝、叶、花、果”
聚力平台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民族地区发展亦是如此。据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文旅廊道将建立起以“干、枝、叶、花、果”为载体的聚力平台。具体来说,廊道的空间布局以贯通“三县七乡”的高快速通道为枝干,共1026公里,其中东西向高速大动脉为主干;12条南北向旅游风景道为枝干。“同时,以农业项目为叶、文旅项目为花、制造业项目为果,依托廊道建设带动各民族县、乡蓬勃发展,形成根深干壮、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上述负责人说。
让干枝茁壮,必须加快建设交通及配套设施体系。根据规划,文旅廊道将新建2条高速公路,升级9条旅游风景道,建成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同时,沿线将建设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多功能一体的民族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此外,还将建设一套体现民族特色的标识系统,从而提高文旅廊道的品牌辨识度与文化价值。
使绿叶融融,则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规划提出,将提升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4大生态绿色食品跨县集群,打造9片连片农业种植养殖区;建设8个瑶药产业基地;创建不少于2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民族特色示范带不少于9条。比如,“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100公里,带动沿线5个镇、60个行政村,联动带农11万人,是连南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
令繁花绽放,就需要打造一批文化场所、旅游景区等优质文旅产品。文旅廊道建设将推动文化场所活化利用,包括升级改造民族博物馆、保护修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以及提升或新建一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围绕南岭和丹霞山国家公园建设6个公园小镇、7个入口社区。此外,还将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促硕果累累,关键在于培育绿色产业引擎。规划提出,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谋划9个绿色制造产业园;完善3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14个特色产业平台;按照A级景区标准打造3个民族县的县城和7个民族乡,提升40个特色民族村寨。
加强实施保障▶▷
推动廊道项目建设落地落实
“文旅廊道建设,成为我省民族地区推动县域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共同的目标。”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文旅廊道激起内生动力的“一池春水”。我省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纷纷紧锣密鼓谋划推进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其中,连州市聚焦瑶族刺绣等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传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策划瑶安瑶族乡高质量发展风情旅游建设项目;廊道连南段已完成可研、立项和重大项目入库工作,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提质增效项目已被列入省今年文化旅游体育类重点项目;廊道连山段谋划在县境北部打造一条长达46公里的民族特色文旅精品线路,可将金子山、瑶妃故里田园综合体、皇后山茶庄园、黑山梯田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廊道乳源段谋划推进建设“广东屋脊世界瑶乡”品质旅游配套设施项目、西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开发项目等;韶关市始兴县、清远市阳山县、肇庆市怀集县等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对接廊道,廊道的带动效应初显。
项目有了,怎样保障其真正落地落实?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级总体统筹、地方负责实施”的原则,项目采取省及地方高效联动的方式,明晰工作职责。优化项目流程,精简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环节,简化用地审批,压缩施工许可流程。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整合专项资金,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强化运营管理,通过打造品牌、举办活动、访客引流,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吸引力,同时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多方共建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
此外,在政策支撑方面,文旅廊道将利用好省里“驻镇帮镇扶村”政策,推进基础设施、民生、产业等项目建设;落实《广东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保障民族特色文旅廊道项目发展用地,合理优化用地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人才驿站,出台新乡贤政策,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扎实推进涉及文旅廊道的交通、景区景点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文旅廊道的平台、品牌、项目带动作用,帮助文旅廊道涉及的县(市、区)充分挖掘民族、生态、红色等资源,用好生态发展区的有利政策,扎实推进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
1月7日至8日,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之江同心·石榴红”五百工程提档升级学习观摩活动在台州市三门县举行。省民宗委副主任、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金伟出席并讲话,三门县委书...
1月9日,省民宗委联合省援青指挥部开展的“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低氟茶捐赠发放仪式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举行。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海西州副州长陈永海出席...
2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天主教和基督教“双通”人才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举办。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阚仁...
2月18日上午,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省委统一战线...
1月22日上午,省民宗委召开2024年度部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暨民主测评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连美出席会议,省民宗委副主任朱亚文主持会议。 会上,委机关各部门及直...
1月16日,同江—德保“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同江举行,会上,听取了同江市及德保县县域基本情况的介绍,让彼此对两地的特色与潜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双方围绕“旅游促进...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5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暨“锦州年·最东北”第八届全民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锦州凌海东方华地城举行。 启动仪式上,锦州市民宗局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雪地...
1月22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匠心逐梦——贺新春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阜新市博物馆开展,吸引各族群众千余人驻足观看...